玄奘法師與觀音菩薩的感應故事
清凈為心皆普陀,慈觀濟物即觀音。觀世音菩薩,誓愿宏深,慈悲廣大,以故分身塵剎,隨類逐形,尋聲救苦,度脫眾生。
由菩薩證窮法界,圓彰自性,徹悟唯心,故能悲運同體,慈起無緣,遍法界感,遍法界應。
玄奘法師(602-664),唐代高僧,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13歲出家,21歲受具足戒,游歷各地,參訪名師,學習經論。
貞觀十九年始,約二十年間,從事譯經事業,先后譯出大小乘經論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因諸師所說不一,經論觀點不盡相同,決定西行求法。與觀音菩薩有關的感應故事就發生在這異常艱險的求法過程中。下面羅列幾則以饗讀者:
▲《玄奘三藏像》_東京國立博物館
玄奘大師赤足芒履,身負滿載佛經的行笈,右手拿著拂塵,前懸燈盞,日夜兼程、西去取經。
故事一
玄奘法師行于八百余里流沙中,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妖魅舉火,燦若繁星,都無所懼。但斷水五天,瀕臨死亡,不能行走。
他臥在沙中,默念觀音,祝愿祈禱:“玄奘此行,專為無上道心正法而來。菩薩慈念眾生,救苦為務,怎不知我苦惱呢?”
夜半,忽然有涼風吹身,冷快如澆寒水,使玄奘能睜開眼睛,馬也能起來行走。進發后,馬忽然跑于岔路,人難以控。
很快便見青草數畝,一水池,水甘冽澄澈。法師下馬飲水,身命重得保全。
故事二
印度那陀寺的“正法藏”戒賢大師患了風病,每次發作,手足拘緊,如火燒刀刺般痛苦,欲絕食求死。
一日夢見三人,一黃金色,一琉璃色,一白銀色,對其說:“你過去曾做國王,累累惱害眾生,故受此報應。應至誠懺悔,勤宣經論,癥狀自當消除。”
金身者指向碧身人說:“此乃觀世音,銀身為彌勒,我乃文殊。將有中國僧人(即玄奘法師)前來,你可教他佛法。”戒賢答應依教行事,此后病愈。
故事三
戒賢大師為玄奘法師講說瑜伽時,一位婆羅門說:“我曾在布磔迦山觀自在菩薩像前發愿,將來要做國王。
菩薩現身,呵責我說:‘將來某時,戒賢將為中國僧人講瑜伽法,你可前往聽法。你因聽法因緣,將能親見佛陀,哪里用得著去做國王呢?’現在果然如此啊。”
聲明:圖、文、音樂來源網絡轉載,版權屬原創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