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搞的這個關稅政策,現在已經讓美國吃了大虧,本來想占便宜,結果反而賠了進去。
不過特朗普這個人從來不會輕易認輸,就算他實際上輸了,他也一定要想辦法做個樣子,讓別人覺得他贏了。
當年2020年國會山事件的時候,他就硬是演了一出戲來給自己找臺階下,這次搞關稅,特朗普更不可能輕易妥協。
4月18號,特朗普又打出了自己手里的第二張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式宣布,以后所有中國商船和中國籍的船只,只要停靠美國的港口,就要額外交一筆貨物費用。
這項新規定會在接下來半年內生效,具體分成兩個階段,從10月14號開始,每艘中國商船每噸貨物要交50美元的費用,而且接下來三年里,每年還會再漲30美元。
根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報道,美國政府說,為了避免對一些小港口造成太大的影響,這筆費用不是每到一個港口就收一次,而是按航次來收。
船只只要進入美國的第一個港口或者地點時,就得繳納這個費用,而且每艘船每年最多只會被收6次,不會超過這個次數。
美國媒體注意到,美國政府這次對中國制造的船只收取港口費用,但有一些情況是不用交錢的,比如在北美五大湖、加勒比海地區,以及往返美國海外領地的航運業務。
另外那些空著船來到美國港口,準備裝煤炭、谷物這些散裝貨物出口的船,也可以不用交這個費用。
在3月24號和26號,美國政府專門搞了兩次公開的聽證會,有超過300個貿易組織和相關人士都站出來發表意見,有些行業代表甚至跟美國議員吵得很厲害。
很多人寫信或者當面警告美國政府:“美國根本沒辦法贏得這場貿易戰。”
因為美國的農民、能源公司、化工企業、建筑公司,還有國內的船運公司都說了,這個新的港口收費計劃會讓他們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可能直接導致破產。
而且美國國內的港口運營商也提醒政府,這種收費可能會搞亂整個供應鏈,讓運輸變得一團糟。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從1999年的5%,迅速增長到現在超過一半以上的水平。
特朗普政府搞這個收費政策,目的就是想重新振興美國自己的造船工業,同時對抗中國在全球海運、物流和造船業上越來越強的優勢地位。
可是過去幾十年,美國造船業慢慢從造商業船舶轉向專門給海軍造軍艦,導致他們競爭力嚴重下降。
這次美國政府的新政策,就是想通過經濟上的獎勵和一些限制措施,重新刺激美國本土造船業的發展。
而且自從2025年1月份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調查報告后,中國造船業接到的新訂單份額出現了一些波動,有些船東為了躲避風險,開始轉到韓國去訂船了。
不過短期內,很多船東可能還是會繼續觀望,不急著離開中國。
因為光是2025年1-2月,中國船舶集團就拿下了國內將近60%的新訂單,這說明中國造船廠的技術水平和交貨能力,短時間內是別的國家取代不了的。
目前全球造船業的平均訂單保障期是3.85年,而中國的造船企業達到4.26年,比日韓都要長。
這就意味著,中國的頭部造船廠手里的訂單非常充足,短期內的小波動并不會影響到他們長期的發展計劃。
而且就在2025年2月,法國達飛集團還和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江南造船廠,簽訂了12艘18000TEU的雙燃料LNG動力集裝箱船訂單。
這筆大訂單讓中國船舶集團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提高到了28.83%,這也說明國際頂級的航運公司對中國造船廠的能力依然非常有信心,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現在全球一共流行18種主要的船型,而咱們中國造船已經在其中14種船型的銷量里穩穩地排在了世界第一。
能有這個實力,說到底還是“中國制造”的船舶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成為了全球造船業的主流選擇。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的預測,未來全球每年對新船的需求量大概在2500萬到5000萬載重噸左右,也意味著咱們中國的造船業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國際知名的克拉克森機構今年初做過一次統計,目前全球航行的船舶里面,大概有23%的船都是中國制造的。
具體來說,集裝箱船里有39%是中國造的,散貨船里中國制造占了48%,油輪占了28%,其他像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和汽車運輸船的占比稍微低一點,大概在11%到19%之間。
不過現在中國接到的新訂單越來越多,以后中國制造的船只在全球市場上的占比肯定還會繼續提高。
所以特朗普用關稅來打壓中國造船業的這招棋,最后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反過來傷害到美國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