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丹術,結“圣胎”的大成仙術
道教的內丹術是一種精妙的人體修煉方法,通過修煉人體內的“丹田”,能夠增強體質、延年益壽,并激發人體潛能,最終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
內丹術概說
內丹術,是在汲取各種傳統內煉方法精髓的基礎上,借鑒外煉金丹的理論與術語,進行系統整理和闡述的一種修煉方法。它將人體視為煉丹的爐鼎,將體內的精、氣、神作為修煉的藥物。其中,“精”指的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以精液等內分泌物質為具體體現;“氣”則涵蓋了先天的元氣與后天的呼吸之氣,兼具物質與能量的雙重屬性,精與氣共同構成了生命力的象征;“神”則代表了生命的意識層面。內丹術的基本修煉原理包括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經過七返九還的修煉過程,最終在體內形成所謂的長生不死之藥——內丹。
內丹理論的發展
在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在其著作中孕育了內丹學的諸多核心理念;到了漢代,內丹術融合了術數學、陰陽五行學以及天人感應的精粹,逐漸形成了獨立的內丹學理論體系;西漢時期,嚴遵所著的《道德真經指歸》成功地將道學理論與內丹實踐相結合;東漢時期,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采用外丹修煉的框架來闡述內丹,實現了內外丹的融合。東晉時期,“內丹”這一術語首次出現在許遜的《靈劍子》中,用以描述“服氣調咽”的修煉方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天臺宗的三祖慧思禪師在《立警愿文》中首次明確區分了外丹與內丹;隋朝時期,蘇元朗進一步提出了“性命雙修”的概念,強調身心的全面修煉,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內丹術理論的演進。
內丹術的發展
在隋唐時期,由于服用丹藥導致中毒死亡的案例日益增多,外丹術逐漸走向了衰落。與此同時,內丹學的理論和修煉方法已經發展成熟,內丹術迅速取代了外丹術的地位。到了唐末五代,鐘離權、呂洞賓、陳摶、張果、陳少微等人的著作,為內丹術的傳承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北宋時期,張伯端所著的《悟真篇》以詩歌、詞賦的形式詳細闡述了內丹功法,進一步推動了內丹術的普及。在南宋金元時期,內丹派分化為南北兩宗,北宗強調先修心性后修命理的清修丹法,而南宗則主張先修命理后修心性的命功運丹法。到了元朝末年,南北兩宗開始融合,形成了以《周易參同契》和《悟真篇》為理論基礎的內丹功法體系,這一功法后來被全真教所吸收,并流傳至明清時期。
內丹術修煉功法
內丹術的修煉過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筑基階段,其核心在于養護身體,為丹鼎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清除身體內的所有疾病,補充身體的虧損,通過呼吸練習,吸氣時腹部內收,呼氣時腹部外鼓,使呼吸變得細長、均勻且深長。
第二階段稱為初關,亦稱小周天或百日關,主要涉及煉精化氣。這一過程細分為四個層次:首先是采藥,即在精液生成時迅速鎖定;其次是封固,防止精氣外泄;第三步是烹煉,通過轉動河車,運行小周天,使神氣凝結;最后是止火,意味著內藥已經形成,為下一階段的修煉做好準備。
第三階段是中關,亦稱大周天或十月關,主要修煉煉氣化神。這一階段包括六根震動、七日生大藥、抽鉛添汞、守中、溫養圣胎、移胎等過程。具體而言,通過小周天的修煉,真氣逐漸旺盛,充滿丹田,引發六根震動,產生大藥,即精、氣、神凝結為一體,形成圣胎;同時,唾液增多,需將其緩緩咽下,歸入丹田,并閉目內視臟腑。在小周天元氣運行打通督脈、任脈的基礎上,運用意念引導氣流,打通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當督任二脈及奇經八脈全部打通,即完成了大周天的修煉,標志著進入了將氣煉化為神的煉丹修為境界。
第四階段是上關,亦稱九年關,涉及煉神還虛的修煉,包括乳哺、溫養、出神、還虛等環節。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行,修煉者能夠無需刻意意念,僅憑靜坐便能引導元息運行于大小周天,將神歸還于虛無,摒棄雜念,實現身心的真正融合與虛空。這一過程標志著內丹修煉達到了“虛丹”境界,屬于內丹修煉的高級階段,也是修煉者追求的出神入化的理想狀態。
在上述的“三關修煉”中,初關階段體現了“有為”的實踐,而中關階段則標志著從“有為”向“無為”的過渡,上關階段則完全屬于“無為”的境界。此外,一些觀點還提出,在三關修煉之外,存在著“煉虛合道”的更高層次,即達到與道合一,實現超凡入圣的境界。
內丹術的價值
內丹術能夠顯著提升人的身體素質,具有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功效;通過集中常意識、凈化潛意識、開發元意識,最大限度地激發人體的生命潛能,對于大腦開發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探索內丹術的歷程中,先人們所展現的堅韌毅力、深邃智慧以及非凡勇氣,同樣值得我們去效仿和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