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開國十大元帥中,賀龍和彭德懷都是出身于舊軍人的老資格革命家,且都是湖南人。
兩個人還有個共同戰友,段德昌,也是湖南人,而他入黨的時間,比賀龍和彭德懷都要早。
1927年,賀龍帶領國民革命軍20軍奔赴南昌,參加了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后,賀龍又于1928年1月來到洪湖,領導湘鄂西人民開辟了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建了紅二軍團。他的英雄事跡在洪湖人民中廣為流傳。
而段德昌,作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同為洪湖地區的人民所熟悉和敬佩。
至于彭德懷,他同段德昌相識更早,段德昌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于他而言是尊敬的良師益友。
兩人在北伐戰爭期間結識,彼時,段德昌經毛澤東介紹進黃埔,被蔣介石下令拘押開除,后經十分賞識他的周恩來保薦進中央政治學校插班學習,從中央政治學校畢業后,又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一師從事政治工作。
他長相俊逸,說話輕聲輕氣,深入士兵群眾和基層軍官中開展宣傳活動,深受官兵歡迎。
而這其中,就包括彭德懷。
彭德懷后來回憶說:“段對我的思想幫助是很大的。他經常送給我一些進步刊物,特別是《共產主義ABC》,閱讀后印象較深。我知道他是一個光榮的共產黨員。我向他提出了入黨要求,他允為介紹人。我把他當作學習的楷模。”
這樣,彭德懷和段德昌結識,雖然僅一年多時間,直接談話也僅有幾次,但兩人相交甚深,段德昌對彭德懷成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彭德懷入黨的介紹人,在某種意義上說,段德昌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位堪當重任的不可多得的帥才人物。
后來在洪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過程中,段德昌又與賀龍結緣,軍事才干得到充分體現,并多次得到賀龍的肯定和贊揚。
1931年,紅二兵團改編為紅三軍,賀龍任紅三軍軍長,段德昌任紅三軍第九師師長。
此后,在賀龍領導下,段德昌指揮紅九師采取圍點打援、奔襲包圍和誘敵深入等戰術,連續取得龍王集、文家墩、新溝嘴等戰斗的勝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尤其新溝嘴一戰,正當紅三軍主力轉戰襄北之際,國民黨軍兵分三路大舉進犯洪湖根據地。
其中,中路之敵第四師師長范紹增(外號范哈兒)的三個多團占領了老新口一帶,離我湘鄂西首腦機關駐地新溝嘴僅三十余里,并有繼續深入之勢。而新溝嘴只有我警衛團及地方武裝部隊。
情況萬分危急之際,段德昌奉賀龍之命,率紅九師兩個團回援新溝嘴,連夜構筑工事,以小部兵力誘敵,大部休整,以逸待勞。這樣敵人第一次進攻,沖累了,架不住精神百倍的紅軍大部沖殺,很快全線潰退。
第二次進攻,敵人開始打炮,結果炮兵技術太劣,炮彈大都落到我方陣地后邊。結果就是和第一次進攻一樣,待到紅軍戰士一沖出去,敵人便垮了。
第三次進攻,戰場上已呈現“彼竭我盈”的有利態勢,段德昌下令全線反擊,正面十挺機槍全部開火,后面兩個騎兵連一百五六十匹馬齊上陣,截斷敵人退路。這樣一攻一截,敵人被團團圍住。經此一戰,敵大部被殲,三千余人被俘,兩千多支槍被繳。而我軍傷亡甚少。
曾在此戰中負責搶救傷員的周長庚后來回憶起來:“沒有一個同志需要我去搶救,背著的一袋藥也沒用上”。
賀龍聽聞捷報,哈哈大笑,連說:“德昌,這個仗打得滿好,滿好啊!”
后來,段德昌還將此戰中繳獲的范哈兒心愛的坐騎黑龍駒送給了賀龍。
在新溝嘴大捷的慶功大會上,賀龍再次公開贊揚:“九師師長段德昌當機當斷,殺出了紅軍的軍威。給了范哈兒毀滅性的一擊,這下范哈兒連魂都要嚇掉了。這是紅軍的偉大勝利!”
只可惜,也就是此戰后不久,由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紅三軍未能挫敗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被迫離開洪湖革命根據地。段德昌指揮紅九師擔負阻擊、斷后等艱巨任務,轉戰七千余里,于12月下旬到達湘鄂邊地區。
在此期間,他目睹紅三軍廣大指戰員突圍轉戰犧牲慘重,洪湖革命根據地喪失,紅軍處境艱難,同“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進行了堅決斗爭,并提議“打回洪湖去”。
結果段德昌的正確意見不但未被采納,“打回洪湖去”還被誣為“是想帶紅九師逃跑”……
1935年5月1日,段德昌被錯殺于湖北巴東金果坪,犧牲時年僅29歲。
賀龍作為紅三軍軍長,在這期間盡自己所能,保護挽救了不少人,但卻沒能救下段德昌。
而彭德懷,直到紅軍長征三大主力會師后,才得知了自己革命的引路人段德昌已經犧牲的消息,后來,彭德懷全程參與了對段德昌犧牲原因的厘清工作,直到1945年,段德昌的烈士名譽被恢復。
對于段德昌的犧牲,賀龍負有一定的責任。也正因如此,有人說,彭德懷和賀龍自此“結下了梁子”。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調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集團34個旅25萬余人兵力,逼近延安,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2萬余人迎戰強敵,戰事吃緊之時,曾下令:“給賀龍發電報,借兵!”
而賀龍見到電報,二話不說便下令抽調一個主力旅,由王震率領,趕往陜北。
臨行前,賀龍還特意叮囑王震:“告訴彭老總,就說我賀龍說的,這個旅借給他,不用還了!”
后來,賀龍借去的這支部隊讓彭德懷如虎添翼,成為彭德懷麾下的一支勁旅,彭德懷戰后還特意給賀龍拍去電報:“借兵之情,銘記于心。”
而賀龍在借兵后,挑起了執掌后方的重擔,保障彭德懷在西北的后勤供應、兵員補充,協助做好前線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不朽功勛。用彭德懷的話說,“賀龍是不顧一切地支援西北戰爭”。
兩個人這樣的默契配合,真誠坦蕩的函電往來,皆有記載,實不足支撐“二人結下梁子”的說法。
人民不會忘記每一個革命的功勛者。1988年,中央軍委公布我軍33為軍事家名單,段德昌、彭德懷、賀龍,3人皆名列其中。
素材來源:
[1]梅興無.彭德懷與他的良師益友段德昌[J].湘潮,2018,(10):34-37.
[2]梅興無.賀龍:傾力協助彭德懷戰西北[J].黨史博采(紀實),2016,(03):24-28.
[3]文云鄉.漫談賀龍與彭德懷[J].同舟共進,2015,(01):38-4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