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20A和空警-500編隊,于15日聯手飛往埃及的情況下,西方“Army Recognition”、“Defence-Blog”和“Defenceweb”等網站,集體報道“FA-50即將落地埃及”的做法,就顯得格外突兀。盡管從現在的角度上來看,這份傳說中采購量高達106架的軍購,落地的可能性確實非常大。
運-20空警-500抵達后,西方媒體集體報道:埃及將采購106架FA-50?
▲來自“Army Recognition”網站的報道
這幾家西方網站,都是援引埃及駐韓國大使Khaled Abdelrahman的聲明,核心內容只有三點——涉及超過100架FA-50、包含技術轉讓、雙方即將達成協議。背后的主要原因也分三塊:一、技術成熟。FA-50早年是為滿足韓國空軍需求而開發,后來又出口到菲律賓、波蘭等近十個國家,整體表現很穩定,前不久菲律賓FA-50撞山是其服役過程中,比較少見的惡性事故。二、價格便宜。第一批36架FA-50整機價格只有10億美元,平均甚至不到2800萬美元,已經跟L-15差不多,考慮到前者仍然有不少核心設備從西方采購,這也真的就是掙點辛苦錢。
運-20空警-500抵達后,西方媒體集體報道:埃及將采購106架FA-50?
▲FA-50這次賣的很便宜
三、和F-16通用性高。作為設計時就向F-16看齊,又得到美國公司支持的型號,FA-50和F-16的零部件通用性高達70%。在韓國同意轉讓技術,將由著名的埃及Helwan飛機制造廠,組裝生產70架FA-50的情況下,意味著埃及空軍可以借此,獲得一定程度上的F-16零部件自主供應能力。這對于目前仍裝備210多架F-16,并且其中至少一半,都會使用到2040年之后的埃及空軍而言,很有吸引力。至于說大家之前擔心,埃及引入大量FA-50,意味著延續裝備美制戰斗機思路,影響從中航工業采購戰斗機的規模,倒也不至于。
運-20空警-500抵達后,西方媒體集體報道:埃及將采購106架FA-50?
▲埃及對F-16的依賴,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
Helwan飛機制造廠是埃及國營重點航空企業,其上一次從其他國家引進的戰斗機組裝生產線,其實是中國K-8E,后續也沒有從中國采購戰斗機。而當時埃及看上K-8E的原因,也是性能成熟和價格便宜,可見其思路確實一脈相承。在完成總計120架K-8E的生產后,埃及航空工業的水平上漲不少,后續使用也因為本地組裝,能自主供應零部件變得很順利。有這種成功經驗,埃及還想在FA-50身上重溫舊夢,其實很合理。只不過在一再傳出埃及準備采購殲-10CE,這次運-20機隊又高調飛過去參加軍演的情況下,從國內角度看確實有點別扭。
運-20空警-500抵達后,西方媒體集體報道:埃及將采購106架FA-50?
▲簡而言之,運-20這次表現得太好
但現實是不以個人意志轉移的,埃及空軍作為現在全球第三大F-16用戶,不可能輕易放棄這份積累。殲-10CE和殲-35E的吸引力再大,也需要時間來慢慢成長。巴基斯坦作為和中航工業合作時間最長、聯系最密的海外用戶,從“梟龍”落地算起,足足花了二十年時間,才確認選擇殲-10CE,即使從殲-10A時代算起,也超過十年,可見這種事是急不得的。此外,哪怕在即將收到殲-10CE時,巴基斯坦還是又花了4億多美元,從美國采購F-16零部件以保障使用。埃及選擇FA-50這事,對其確實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在并不會對采購殲-10CE,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沒必要過分擔憂。
運-20空警-500抵達后,西方媒體集體報道:埃及將采購106架FA-50?
▲殲-10CE出口和FA-50沒有太大關系
要是后面埃及空軍真的買下殲-10CE和殲-35E,需要更合適的高教機培訓飛行員,L-15也解決了發動機問題,那采購一批L-15也不是多大事。這對于現在同時裝備美法俄三國戰斗機,資源調節能力猶在印度之上的埃及空軍來說,根本不是多大事。真正關鍵的問題,始終都只有一個——埃及到底有沒有采購殲-10CE,并且在外部壓力下堅持到交付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