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亮
編輯|鄭懷舟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市場極致縮量,銀行再創新高
在經歷4月上旬的風險釋放和情緒釋放后,本周市場進入觀望狀態。
首先從交易活躍度來看,2025年以來,萬得全A日均成交額1.48萬億,僅有3個交易日成交額低于萬億,分別為1月13日的9762億、4月2日的9927億元。以及4月18日的9492億元。
其次從市場表現看,本周以銀行、公共事業為主的紅利板塊明顯走強,萬得銀行指數漲幅超4%,點位接近歷史新高,工農建中四大行股價更是突破歷史新高。同樣說明市場依然是以防守為主旋律。
復盤2024年下半年至今的市場行情,成交額大幅縮量后,往往不久后市場就獲得大幅度反彈,但這個規律復用需要具備的一個充要前提是,市場情緒冰點+政策或事件的強力驅動。如2024年9月的一系列財政政策、2025年1月Deepseek發酵,均帶領市場重新走出泥沼。
因此,對后續A股市場能否再回年內高位,關鍵就在于能否有新增量政策,或者利好事件驅動,否則市場大概率還會以震蕩為主,難以彌補前期下跌缺口。
圖:萬得全A日均成交額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自主可控到底包括什么?
對于后市的投資策略,目前市場公認的三大方向是紅利、內需消費、自主可控。
紅利作為近年來的主流策略,其投資方向早已被市場熟知,內需消費貼近生活,也較為容易挖掘細分投資方向。但對于自主可控,由于概念相對凝煉,不少投資者依然沒有形成框架性的投資邏輯。因此本文將根據市場機構分析,詳細闡述自主可控的投資邏輯。
首先,自主可控并非單純的投資概念,重磅官方文件《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也提及了自主可控,如“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并著重強調了以下七個行業:
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
對于集成電路,聯儲證券指出,原產地規則的發布,國產芯片有望實現有力反擊,在產品差異相對較小的模擬、射頻、功率等領域,國產廠商獲得長期切入機會,在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國產晶圓廠或將獲得更多青睞。中原證券指出,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率較低、美企占比較高的環節有望充分受益,建議關注CPU、AI算力芯片、FPGA、模擬芯片、半導體設備、晶圓制造等環節。
對于工業母機,目前我國低端數控機床基本達到自給自足,中端數控機床基本實現國產替代,但高端數控機床國產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根據科德數控公告,截至2022年底國內高端機床國產化率不足10%。光大證券指出,從產品特征看,高檔數控機床由刀具、主軸、滾珠絲杠、導軌、卡盤、轉臺等核心功能部件以及主機、數控系統3大部分構成。投資方向建議關注數控系統、測量系統,以及主軸與進給系統的絲杠、主軸、轉臺等。
對于醫療裝備,申港證券在2020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按綜合壁壘從高到底來劃分,醫院體檢中心、獨立醫學實驗室用到的高端醫療裝備至少包括大型影像裝備、基因測序儀、化學發光儀。我國大型影像裝備市場至今(2020年)仍被 GE、飛利浦、西門子三大國際巨頭壟斷,存在國產替代空間;基因測序儀同樣是開發難度極高的科研/醫療裝備;化學發光則是有足夠技術壁壘,且當前進口替代已拉開序幕的領域。
對于儀器儀表,信達證券指出,目前國內高端自動化控制儀器儀表主要被橫河電機、艾默生、ABB 以及西門子等外資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主要包括變送器、智能調節閥、智能流量儀表、溫度儀表、壓力儀表、執行機構和分析儀器等,但目前國產儀器儀表性能與國外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對于基礎軟件,基礎軟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間件。目前,國產化節奏正處于從“可用”向“好用” 的進化階段,終極形態或為包含軟硬多個層次的生態系統,應用領域也從信創始于黨政及特殊領域,逐步向其他行業拓展。
對于工業軟件,按功能差異可分為研發設計類、生產制造類、經營管理類、嵌入式軟件等,德邦證券指出,我國工業軟件整體面臨“管理軟件強、工程軟件弱,低端軟件多、高端軟件少”問題,研發設計類國產化替代空間較大,這也是我國政策主要支持的方向。
對于先進材料,中金公司指出,目前我國集中從美國進口的化工新材料主要集中于三大類:1)高端聚烯烴及特種工程塑料(茂金屬PE/PP、UHMWPE、POE等) 2)電子化學品(光刻膠、高端氟塑料、拋光墊拋光液等)3)其他精細化工品(成核劑、潤滑油添加劑、特種表面活性劑、蜂窩陶瓷等)。在未來的貿易環境下,拋光墊、蜂窩陶瓷、高端氟塑料(氟精細化學品)、1,3-丙二醇、成核劑、潤滑油添加劑、導電炭黑等國產替代方向有望受益。
站在投資角度,對這七個行業中的上市公司,又可以分為兩類投資邏輯,一是進口依賴度高,但國內公司已經具備供給能力,在當下貿易環境,相關公司可以迅速爆發業績;二是進口依賴度高,同時國內供給能力較弱,相關公司因稀缺性而獲得估值提升。
在未來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選擇當前進口依賴度高,但國內已經具備供給能力,可以迅速爆發業績的相關公司是一個更為穩妥的選擇。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