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授無形。” ——《淮南子》第一卷
春深四月,北京798藝術街區,HdM 畫廊和 Luohan Tang 聯合呈現法國藝術家阿蘭 · 韋爾尼(Alain Vernis)的首次個展:《黑》。
本次展覽展出十余件陶碗作品,聚焦藝術家多年來對陶藝的探索與悟道。
展覽將持續至5月10日。
阿蘭 · 韋爾尼
1946 年出生于法國森斯(Sens)
現生活和工作于法國勃艮第
一個西方藝術家
對東方大道至簡的魅力解讀
阿蘭 · 韋爾尼的創作作品以陶碗為主。
自1985 年在法國上莫爾旺(Haut-Morvan)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后,他就開始用當地的泥土燒制陶器。阿蘭并非師從高人,從建窯到燒制全靠自己摸索,最初嘗試的坑燒法導致他塑造了十年的作品全部炸裂,無奈他只能放棄坑燒,重新制窯。
從建窯到燒制,全系藝術家自己摸索
(圖源:阿蘭 · 韋爾尼工作室)
經過多年的調整,深諳泥土、時間、天氣和木材種類等多個元素間嬗變的規律。
黑色曾被道教用來形容宇宙的無形無相,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 代表顏色, 也代表 “道” 的深遠。
阿蘭的陶碗(圖源:@羅漢堂)
阿蘭受中國道教影響,將黑色廣泛運用于作品中,塑形 “ 取舍 ”,燒制 “自然”,器型和釉色的調配闡釋著東方大道至簡的魅力。
展覽現場(圖源:?HdM GALLERY)
陶藝之道
文_羅漢
(法國藏家,羅漢堂主人)
我們為何被藝術吸引?或者說,被我們定義的藝術吸引?是因為對當下和現實的不滿?是因為挫敗感和缺憾?是因為直覺上感受到了另一個更廣闊宇宙的召喚?
或許吧!抑或是希望用藝術減輕生活帶來的眩暈感?
為什么不呢!過去,藝術與宗教之間的微妙聯系并不令人畏懼,如今卻讓人深感不安。長久以來宣稱的藝術源于精神逐漸被人遺忘。藝術逐漸淪為一種娛樂形式,無論是“消遣”還是“娛樂”,我們幾乎忘記了這個詞的功能與本質。
藝術,首先是令人驚嘆的,它使人放松。這種驚嘆確實“源于心靈”,而非情感、激情或感官。或者說,它超越了這一切,將我們推向一個智性的深層意識中。我們忘卻自我,只為重新找到自己。我們的現實隨之消逝,我們也逐漸消失,只為在這個新宇宙中重生。
現實是真實的嗎?
阿蘭·韋爾尼的陶碗作品(圖源: @ 羅漢堂)
我在阿蘭·韋爾尼的作品前感受到了這種驚嘆,仿佛靈魂深處的風景重現于眼前。他的作品看似簡單卻帶有謙遜,沒有矯飾的紋樣,僅呈現為基本的容器造型。像夢里海中漂浮的船只,帶你遠去。
阿蘭·韋爾尼隱居于他的精神故鄉——莫爾旺,在那里汲取、過濾、提煉宇宙的能量,本質與原理。勃艮第的泥土在他的觸摸下逐漸成型,將天空的色彩融合礦物質與灰燼熔融于表層。他的作品承載著山丘被侵蝕后的豐盈、寧靜山谷的線條,以及樹皮般的圓潤,在自然中誕生。
釉彩融和了森林的氣息,大地的縱深,以及天空的蔚藍清澈。融雪在皸裂的土地上流淌,雪花點亮地平線,雷霆的氣息,清晨的山巒籠罩在棉絮般的薄霧中,黃昏時披上了紫色的絲綢,秋日的暴風雨,灰色風中搖曳的銹色樹枝,寧靜而隱蔽的溪流中的落葉。他周圍的一切美,帶著古老莫爾旺風景的色彩、浮雕、蒸汽與燈光,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中。
于是,在一種神秘的祥和之中,自然界的所有暴力與腐朽都轉化為寧靜。
阿蘭·韋爾尼的陶碗作品 (圖源: @ 羅漢堂)
1985年,阿蘭·韋爾尼確信了自己的使命,在莫爾旺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然而,最初的燒制嘗試以失敗告終。他當時使用的原始坑燒法導致他用當地黏土塑造了十年的作品全部炸裂。放棄坑燒后,他建造了一座窯爐。他直覺地遵循了其他陶藝家可能在他之前幾個世紀就已經探索過的步驟。
第一個窯爐原型未能讓他滿意,一周后,他建造了第二個窯爐,并沿用至今。
經過多年的調整,他發現了泥土、天氣、燒制時間和木材種類多種組合的效果。
阿蘭是一位自學成才的工匠,這種獨特品質造就了他作品的準確性和真誠感。
他的作品被用來與日本十六世紀桃山時代的陶藝作品,尤其是樂燒陶藝家對比,但在他開始創作時,卻是對樂燒陶一無所知。而他與早期大師的默契融合于他對原始能量的追求探索中,正如第十五代樂燒大師邀請他到日本時所感受到的那樣。通過直覺、偶然和經驗,阿蘭重新發現了那些古老的手法和技藝。
阿蘭·韋爾尼的作品既體現了來自勃艮第的野性與粗獷,又兼具法國頂級藝術家所具備的的精致與細膩。
?HdM GALLERY
《1》,炻器,直徑 11cm,高 7cm, 2024
1, Grés.Stoneware, diameter 11cm, H 7cm, 2024
?HdM GALLERY
《10》,炻器,直徑 11.8cm,高 8cm, 2025
10, Grés.Stoneware, diameter 11.8cm, H 8cm, 2025
?HdM GALLERY
《6》,炻器,直徑 10cm,高 7.3cm, 2023
6, Grés.Stoneware, diameter 10cm, H 7.3cm, 2023
在建立工作室之前,阿蘭·韋爾尼已受佛教與道教的經典著作影響,這些文字為他的思想提供了框架,并不斷滋養著他的靈感。
無需成為東方人,阿蘭也能從這些偉大文化的精神發現中受益。
道家對原始與自然的追求,以及其迸發的原始詩意氣息,貫穿了阿蘭的作品。以冥想為基礎,生命的深化和遠東本體論原則的直覺拓寬了他的視野,適當的取舍與冥想的深度使他有能力將家鄉的風景通過雙手烙印至他的作品。大師們的思想加深了他的洞察力,豐富了他的個人創作路徑,也讓他更加敏銳地認識到自然的饋贈。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必須遠離社會的喧囂。在火焰的召喚下,這位沉默寡言的人成為一位隱居在鄉間的苦行僧。他簡樸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加強了他在藝術探索中的純粹性。當靈感來臨時,他只取雙手能捧起的泥土量,不多不少,僅憑手指的塑形捏出最基礎的形狀,這些碗體現了奉獻與接受的本質。
無需主題,只是碗!
十四世紀,中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倪瓚,畢生描繪的對象僅是太湖畔一座低矮山丘上的珍惜樹木。他專注于這一主題長達六十年。
“元四家”倪瓚作品
藝術不需要以創造性、獨特或新穎主題為借口!
藝術是一種精神活動,是上天恩賜的果實,任何世俗的智慧都無法與之媲美。與宇宙的交流,或是以這個概念來理解的事物,才是真正的原創性:這是一種轉瞬即逝的體驗,如果不立即抓住,便會永遠消失。靈感的恩典源自藝術家的個性,源于他與周圍世界的敏銳接觸。
對外行人來說,窯爐中發生的只是泥土、石頭和植物灰燼中某些奇異元素之間的化學反應,一種嬗變。實際上,這是藝術家靈魂與自然的融合,它們共同熔融,孕育出這些充滿無限可能的碗。
展覽現場(圖源:?HdM GALLERY)
在遠東,創作的過程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家順應自然。藝術作品從自然中生長,如同所有生靈一樣。它自發地迸發,藝術家只是為其準備有利的條件。
阿蘭·韋爾尼的作品不僅靈感取自風景,更重要的是,它們是真正從這片土地中涌現出的,就像井邊的巖石、鐵絲網后的老橡樹或阻擋天空的山脊一樣。它們自然地,自發地生長和綻放。
這種“自發”的概念是原始的。中國人稱之為“自然 ”(ziran)。
展覽現場(圖源:?HdM GALLERY)
自然的表現形式中沒有原因、理由或目的。原始的直覺可以感知到原則、能量與氣息。這種原始的簡單性,使作品充滿了潛力,但可能不夠優雅,甚至扭曲,與數學方程式建立的幾何完美美學標準格格不入。原始能量的溢出使得線條并不總是光滑、精致或是流暢的,然而,未經修飾的原始狀態,正是簡單與純粹的體現。對作品的沉思,投射了我們對創造的純粹和起源的思考。
自發性和原始的簡單性代表了遠東藝術的最高品質。
亞洲人將簡單的巖石置于基座之上,視其為雕塑,或將樹根用作器皿。阿蘭·韋爾尼在創意還未成形時就抓住了原材料的可塑性。任何藝術家要想達到這樣的造詣,都需要經過多年的磨練和提升。在創作的瞬間,技藝變得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心靈完全無視物質世界的任何限制,找到了通往自然流露的道路。
展覽現場(攝影:@歆然 Leeann Liang)
忘記技藝并不意味著否定它,而是要超越它,使其與自己的天性相契合。萬物內外:我們的天性與自然本為同體,由血肉、骨骼構成……而最終,所謂的“自然”不過是我們內心深處所塑造的一系列圖象,除此之外并無其他存在的證明。莊子所引用的屠夫的例子,展示了當心靈與創造的根源——虛空(一個不受任何固體物質束縛的地方,也是所有固體物質誕生的源頭)同步時,任何技藝都能達到高度完美。
在自己的領域內,藝術家們力求在創作時一氣呵成、一揮而就,在一瞬間找到那份自發性與樸素。
這兩個原則——自發性與質樸簡約,在道德層面也產生了共鳴。道家反對儒家所頌揚的以 道德倫理構建的人類準則。他們認為,文明及其紛繁復雜的法規、法律、禮儀和道德感,對人類天性施加壓力,使其被腐蝕、扭曲、磨練,遠離了本性。為了探尋其深刻奧秘,圣賢必須超脫自己的身份、欲望、激情以及社會束縛。
“故圣人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亂情。” ——《淮南子》第一卷
那么,對于這位隱居山中的法國藝術家,我們還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呢?
展覽現場(攝影:@月華)
他的自律使他能夠在作品中捕捉到那些壯麗景觀背后的“本質”。
在自然的搖籃中,他感受到了宇宙的脈搏,并通過藝術將其傳遞出去。這重新開始了他的探索!也許,當他最終與這一過程和解時,他會回歸到新生兒那種未完成的狀態,回歸道家的終極目標呢?
展覽名稱:《黑》
藝術家:阿蘭·韋爾尼
展覽時間:2025.4.9-2025.5.10
聯合出品:HdM畫廊??LuoHan Tang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798東街
@退藏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