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團和餓了么在外賣市場雙雄爭霸十余年之際,京東突然以"百億補貼+免傭金"的組合拳高調入場。這場看似跨界的外賣大戰,實則是互聯網巨頭對萬億級即時零售市場的生死爭奪。
外賣只是表象,即時零售才是終極戰場
京東黑板報4月10日官宣的"百億補貼"并非一時興起。早在2022年,京東就曾在鄭州、長沙試點外賣業務,但疫情等因素迫使項目擱置。如今卷土重來,其戰略意圖在劉強東與李斌的飯局對話中顯露無遺——要做"品質外賣",背后是對即時零售生態的全面布局。
美團閃購的迅猛發展或許刺激了京東的神經。這個2018年上線的業務,目前日均單量已突破1000萬,入駐Apple授權店近7000家,華為門店超4500家。當消費者習慣用美團"30分鐘買iPhone"時,京東傳統的"次日達"優勢正在被瓦解。這正是京東必須用外賣業務構建高頻入口的根本原因。
以攻為守的生態防御戰
京東的防御策略極具針對性。2021年美團閃購開始侵蝕3C市場時,京東立即推出"小時購"業務;2022年iPhone14發售,京東到家用"6小時破2億"的戰報反擊;如今直接將"秒送"置于APP首頁核心位,與百億補貼并列。這種步步緊逼的態勢,揭示出即時零售已成為京東不能丟失的陣地。
騎手規模暴露了雙方實力差距。美團745萬騎手對陣達秒送130萬的配置,讓京東不得不祭出"為騎手繳五險一金"的差異化政策。但真正的勝負手在于倉儲網絡——美團閃電倉已超3萬個,京東七鮮正加速在天津、北京布局倉店。這場戰役最終比拼的是"30分鐘送達"背后的基礎設施密度。
品質化競爭重構行業格局
京東的入場打破了"低價內卷"的行業困局。其限定"品質堂食餐廳"入駐的標準,與美團"拼好飯"900萬日單引發的食安爭議形成鮮明對比。83%消費者認可京東的購物體驗,3500萬PLUS會員對品質的追求,為外賣市場注入了"質價比"新變量。
餐飲商家成為最大受益者。免傭金政策吸引超5000家商戶首日入駐,從瑞幸、霸王茶姬到海底撈,品牌商家正通過多平臺運營分散風險。但專家提醒,堂食仍是餐飲根基,外賣只是增量市場,企業需根據自身定位審慎選擇。
這場戰役沒有旁觀者。當美團將即時零售視作"生命線",京東將其當作增長第二曲線時,雙方的競爭已超越商業范疇,成為塑造未來消費形態的關鍵博弈。正如業內人士所言:"這不是簡單的外賣之爭,而是關于用戶消費習慣定義權的戰爭。"在傳統電商增長見頂的當下,誰能贏得"即刻滿足"的消費心智,誰就將掌握下一個十年的行業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