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創建了一個包含超過5.5萬份古代房屋平面圖的全球數據庫,旨在探索工業化之前不同社會中不平等現象的發展和變化。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財富不平等通常出現在土地稀缺和壟斷的地方,但一些社會通過治理保持了公平。
古代住房數據顯示,財富不平等通常伴隨土地壟斷而來,但有時會因包容性治理而得到抑制。
如果目前對考古記錄的解讀正確,那么在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發現的石砌石陣可能是170萬年前由已滅絕的早期人類物種能人建造的庇護所的遺跡。這將使它們成為已知最早與人類祖先相關的建筑之一。
然而,永久性住房的明確考古證據直到大約 20000 年前才出現,當時北美、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人類社區才剛剛開始形成永久性定居點。
從那時起直到工業化開始,考古記錄不僅通過住房遺跡提供了豐富的定居生活證據,而且還提供了日益加劇的社會不平等的證據。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專題報道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利用一個開創性的考古數據庫,收集了來自全球各地遺址的 55000 多個房屋建筑面積測量數據,這些數據支持研究證明房屋面積與不平等之間存在各種相關性。
“考古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對不平等的研究感興趣,”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人類學副教授斯科特·奧特曼(Scott Ortman)解釋說。他與牛津大學的艾米·博加德(Amy Bogaard)和佛羅里達大學的蒂莫西·科勒(Timothy Kohler)合作,共同撰寫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專題文章。“長期以來,研究一直關注過去不平等的出現。雖然專題文章中的一些論文探討了這些問題,但其他論文也從更普遍的角度探討了不平等的動態。”
他們利用這些信息,以一種不同的視角來思考考古記錄——更多地將其視為人類經驗的概要——來識別經濟不平等的根本驅動因素。這是一種新的考古學方法。
Ortman、Bogaard 和 Kohler 還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全球不平等動態”(GINI)項目的聯合首席研究員,該項目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行為科學研究所考古學協作綜合中心負責,旨在創建來自世界各地遺址的住房建筑面積測量數據庫。
奧特曼解釋說,學者們隨后研究了數據中顯示的不平等模式,并在經濟生產力、社會穩定性和沖突的其他衡量標準的背景下對其進行了研究,以闡明人類社會不平等的基本社會后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做法是眾包,”奧特曼說。“我們向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發出信息請求,他們了解世界各地房屋的考古記錄,我們把他們聚集在一起,設計了一個數據庫,用來收集世界各地社會古代房屋的考古信息。”
本科生和研究生助理也幫助創建了該數據庫,其中包含 55000 個住房單位,涵蓋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等著名遺址以及北美洲、南美洲、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各個地點。
奧特曼說:“無論如何,這都不是考古學家收集到的所有數據,但我們確實努力對世界進行采樣,并從挖掘、遙感和激光雷達等技術中收集到大部分現成的信息。”
數據中所代表的住房涵蓋了從約12000年前的非工業社會到近代,通常以工業化結束。收集到的數據隨后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特刊10篇論文的基礎,這些論文聚焦于住房所體現的不平等考古學研究。
奧特曼、科勒和博加德在專題介紹中指出:“經濟不平等,特別是與包容性和可持續社會發展相關的經濟不平等,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主要全球挑戰,也是考古學的一個關鍵研究課題。”
它還與另外兩大重大挑戰息息相關。首先是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有可能擴大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一些史前時期的證據將高度的不平等與缺乏對氣候擾動的抵御能力聯系起來。其次是治理的穩定性。過去25年來,來自24個民主國家的明確而有力的證據表明,嚴重的經濟不平等與政治兩極分化、對機構的不信任以及民主規范的弱化有關。顯然,如果維護民主制度對我們很重要,我們就必須關注社會中的貧富差距程度。
奧特曼和他的同事指出,考古證據表明,收入和財富不平等在史前時期由來已久,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研究這些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專題》中的研究利用了這樣一個事實:“同一時期、同一聚落或地區的住宅,會受到非常相似的氣候、環境、技術和文化的限制和機遇。”
奧特曼表示,專題中的幾篇論文探討了經濟增長與不平等之間的關系。“他們不僅考慮一個社會中房屋的典型大小,還考慮房屋大小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率。”
“我們還利用數據庫對世界各地的房屋進行了按地區時間順序排列,以了解過去社會的房地產行業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的。”
專題論文涵蓋的主題包括土地使用和戰爭對住房差距的影響、住房差距之間的關系以及住房用地的占用時間。奧特曼領導并與世界各地的同事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比較考古學和當代房地產數據,我們發現在前工業化社會中,住宅建筑面積的變化與收入不平等成正比,并提供了一個保守的財富不平等估計指標。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生態和政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嚴重的貧富差距可能會根深蒂固,”博加德說道。“嚴重的貧富差距并非農業的必然結果,也不是環境或制度條件的簡單作用。當土地成為一種可以被壟斷的稀缺資源時,它就會出現。同時,我們的研究揭示了一些社會如何通過治理實踐來避免極端不平等。”
研究人員認為,“考古記錄還表明,促進公平經濟發展最可靠的方法是通過政策和制度來降低當前家庭生產力與生產力增長之間的協方差。”
編譯自/scitechdai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