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一個朋友無意中聊起來,她說:“我從來不發朋友圈,也不會去看,已經好多年了,好浪費時間。”
我說:“我倒不覺得浪費時間,每天都看,喝咖啡、等紅燈、上廁所……反正這些零碎的時間,也干不了別的,手滑刷一下,看看大家在干嘛,還挺有效率的。不僅如此,我個人的感覺,現在的朋友圈,比幾年前好多了。”
朋友很驚訝:“是嗎?為什么呀?”
首先,那些賣亂七八糟的東西,課程和一天轉發十條的人,或者被我屏蔽了,或者沒啥效益,已經自行停止了。
其次,一天幾次,九宮格曬娃的,也幾乎沒有了,估計長開了,還能撐著曬萌的娃娃,真的是太少了。
然后上學讀書、考試寫作業,也太耗費親子感情了,哪個媽媽還有心情發“我家寶寶很可愛”的九宮格?
當然,我不是說,現在朋友圈已經變成了一個高大上的清靜所在。
上周,還有朋友跑來跟我說,我的照片出現在“某個工廠”的發圈物料里面。
反正,世界是巨大的草臺班子,魔幻的Surprise總是無處不在,但總的來說,隨著時間,朋友圈一直在慢慢地自我凈化。
所以,那些愿意分享且熱愛生活,對世界還有表達欲的人,就會更加顯眼,讓朋友圈比原來好看。
我有個朋友@Lorraine,她的朋友圈里總會有巴黎最近好看的展覽和美美的餐廳,每次吃飯,但找不到想去的餐廳,去翻她的朋友圈就對了;
我還有個朋友@月伊,是個愛旅行的酒店控,看她的朋友圈,就是360度無死角地環游世界,幸福感滿滿;
之前我寫過在法國做臨終陪伴師的朋友,去年搬去了美國,常會發些碎碎念,譬如,美國小學會組織孩子們募捐,捐得最多的那個,可以和校長吃午餐,這真的是讓不談錢的法國,有了目瞪口呆的文化沖擊。
一位常住巴黎,貌美如花的老板娘@魏巍,每天晚上在家靜靜心心地寫娟秀的楷書;
當然并不止她們,也會有疲憊和吐槽,可更多的是,生活中的里里外外,碎碎念念……
對我來說,每天我是這樣去看Ta們的,我想Ta們也是這樣在看著我。
這個世界太大了,人太多了,路太遠,就算再真心,我們也不可能和每個喜歡的人,時時相見,把酒言歡,可刷一下圈,看到你在,在你自己的生命中怒放怡然,我就放心了,各自相安。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這個意思了,相隔遙遙,但知晴暖。
作為妥妥的中年女人,現在我常被推薦那種,開足美顏的大頭懟著臉說:
“中年女人要告別朋友圈”,或者“少發朋友圈,不要曬生活”的帖子或者視頻,點贊率賊高。
內容都差不多,就是曬生活過于高調,會引起爭議和反感,并引發誰點贊,還有誰沒點贊的微妙敏感,還不如云淡風輕,過好自己。
這話聽著好像是這么個理兒,可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為什么巴巴地拍了視頻,又發上了圈?這不就是用Ta的表達欲讓你閉嘴么?很虛偽不是么?
我越來越覺得,對于涉世已深的中年人們來說,面對這個世界,還能夠保持著一定的表達欲,是一件非常難得且珍貴的事。
表達欲是人類感知世界之后的自我反應,代表著自身與世界的聯系。
一般來說,越年輕越有表達的欲望,越希望與這個世界建立聯系,承認這個世界也被世界承認,從而找到自己的價值。
可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被糾正被苛責,被冷嘲熱諷,正面對峙,甚至在竭盡全力地爭持之后,才發現原來是自己錯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表達欲會慢慢降低,逐漸衰退,漸漸漸漸,充滿顧慮,會不會被誤解,會不會受傷害,要不要解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就索然寡味地閉了嘴,喪失了表達欲。
不再表達,就是把自己和世界之間的門關上了。
要知道,人生在世,無論是愛是恨還是討厭甚至鄙視,都代表了一種“被記住”的關注,而人與人之間最無情的方式,就是沒有表達,沒有溝通,在與不在都是一樣的,因為根本沒有被看見。
當然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I人有E人,我并不是在說,每個人都應該去發圈,那未免太膚淺了。
對于世界的表達欲,可以說,可以寫,可以唱,可以翻跟頭,表現形式有成千上萬種,但我只是想說:
人到中年,見慣了世態炎涼,嘗過了人情冷暖,若還能對生活保持好奇,對世界仍有傾訴的欲望,這本身就是一種生命力呀。
就像余華寫在《活著》里,福貴的生命力,就像是緊緊抓住樹枝的鳥爪子。
而我說得普通一點,生命力就是從石頭縫里面長出來的樹,芯子都是一樣的,得使出吃奶的勁兒去死抓著,松勁兒的那一秒,也許會云淡風輕,然而卻意味著結束。
其實,人到中年,除非個別情況的個別人,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社會階級、財富水平、生活圈子,都是肉眼可以目測和預期的。
別說是朋友了,就算是初次偶遇,寥寥幾句,就能掂得出幾斤幾兩的力度。
雖然場面上、應酬上、推杯換盞之間,總會有些咋咋呼呼的話術,可說的和聽的,誰不心知肚明,這不過就只是話術。
所以,無論是有聲還是無聲,中年人根本不用炫富,也炫不了富。
人到中年,那些依舊會被誰點贊,誰沒點困擾的人,那些還會被別人朋友圈的內容,炫到的人,都是還沒有活明白的。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到我這個年紀,就會真的明白了,選擇在沉默的大多數中,依然發聲的人,他們曬的不是優越感,而是對生活的熱忱;他們吐槽的不是怨氣,而是對現實的清醒。
何必急著關閉朋友圈?何必急著沉默?何必想要找個沒人的地方去關閉自己?
世界本就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有人搭臺,有人拆臺。
而我們能做的,不過是認真演好自己的這場戲,然后在謝幕的掌聲中,笑著說:“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這場戲過癮,沒白來。”
人到中年,我們無法決定能活多久,但能決定活得多熱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