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羅琳面對記者提問時承認:“美方注意到中方已做好最壞準備,包括可能發生的軍事斗爭。”
當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時,中國亮出了一張“王牌”——稀土。4月2日特朗普宣布加征關稅僅兩天后,中國對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擊美國軍工命門。五角大樓數據顯示,美軍現役153種主戰裝備中,87%的供應鏈依賴中國稀土加工環節。
F-35隱身戰機每架需417公斤稀土材料,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庫存僅夠維持三個月生產。中國對全球稀土加工環節80%-90%的掌控力,讓美國不得不啟動深海采礦計劃,試圖從太平洋海底金屬結核中提取鎳、鈷等替代資源,但專家坦言海底開采技術至少需十年才能成熟。而目前美國產業鏈存在致命缺陷——即便手握礦石,缺乏精煉技術的美國軍工仍被“卡脖子”。
特朗普政府的戰略焦慮在關稅政策上顯露無遺:一邊將中國商品關稅持續推高,另一邊卻暫停對其他70國的“對等關稅”90天。這種調整,實則是美國經濟承壓的無奈妥協。耶魯大學研究顯示,關稅已導致美國家庭年均損失1300-5400美元,引發民眾在社交媒體掀起“算賬潮”。更諷刺的是,美國半導體行業因供應鏈中斷損失800億美元,而中國通過“雙循環”戰略,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額達2.3萬億美元,構建起抗壓能力更強的經濟生態。
卡羅琳所稱“軍事沖突沒有贏家”的背后,是五角大樓的深層恐懼。4月5日,美軍在東太平洋試射三叉戟洲際導彈;4月9日又宣布啟動“閃電風暴”軍演。但中國2200架戰機(含300架殲-16、11個殲-20航空旅)、459艘戰斗艦艇及5000余枚導彈的國防實力,讓美防長赫格塞思不得不公開喊話“不希望沖突升級”。這種“舉著大棒輕聲細語”的姿態,折射出美國既想威懾又怕攤牌的矛盾心態。
有人將中美博弈比作“新時代的上甘嶺戰役”,而太平洋就是這場較量的“塔山防線”。中國之所以敢言“奉陪到底”,底氣源自三大支柱:
工業體系的絕對韌性——完整產業鏈可戰時自持,14億人口內需市場龐大,只需提振消費信心,即可再次騰飛;
2. 科技突圍的降維打擊——高超音速導彈形成“東風-17陸基、鷹擊-21海基、轟-6K空基”三位一體打擊體系,我們擁有強大的反擊能力,不會被任何軍事力量嚇到;
3. 民心凝聚的鋼鐵長城——解放軍新修訂《紀律條令》30次提及“戰斗”,常態化實戰演練錘煉出“召之即戰”的底氣。
從2018年貿易戰至今,中國用七年時間證明:GDP增速保持美國兩倍以上的國家,不會因關稅戰傷筋動骨;擁有全球80%稀土加工能力的工業巨人,更不懼技術封鎖。美國《紐約時報》哀嘆:“任何期待中國會屈服的想法都是癡心妄想”,而中國商務部早已看透本質:“美方關稅游戲已淪為數字表演”。
當五角大樓為“印太作戰能力”焦頭爛額時,中國雙航母戰斗群正在南海演練立體登陸;當特朗普炫耀“史上最高關稅”時,中國海關正將美國大豆擋在國門之外。這場較量揭示了一個真理:大國崛起從不是靠妥協換來的,抗美援朝時期“鋼少氣多”的精神,如今已蛻變為“鋼多氣更盛”的自信。
中國人信奉“忘戰必危,好戰必亡。”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從不懼怕戰爭。能戰方能止戰,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