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家需要、首都發展、產業變革,為主動迎接技術進步引發的材料之新、制造之新、組織之新和場景之新,對接時尚產業發展需求,4月19日,北京服裝學院時尚管理學院正式成立。這是在時尚產業形成和發展趨勢下,中國公辦大學建設的首個時尚管理學院,未來將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將時尚管理課程列入全校通識教育必修課程。
4月19日,北京服裝學院時尚管理學院成立大會在櫻花園校區舉行。 受訪者供圖
在商學院基礎上組建新學院,推動時尚管理產業化
在開幕致辭中,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黃克瀛表示,時尚管理學院的成立是全面開啟學校改革突破年新征程的重大舉措,也是學校聚焦國際化和產業導向,緊緊圍繞北京時尚城市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和博物館之城建設,瞄準紡織服裝、時尚設計和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推動藝工商交叉融合,以時尚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行動。“新的學院將承擔著聚焦行業產業需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時尚感和商業智慧的時尚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黃克瀛說道。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在致辭中表示,時尚管理學院的成立既是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相關要求的戰略舉措,更是北京服裝學院主動對接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積極探索。期待學院堅持政治引領,聚焦特色發展,深化產教融合,力爭建成引領中國時尚產業界發展的人才搖籃。
儀式現場,時尚管理領域的知名學者、行業精英獲頒時尚管理學院的專家委員聘書,他們將發揮學術和行業專家在學院重大決策中的咨詢和指導作用,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同時,時尚管理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行業精英受聘為該學院的客座教授,他們將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落地實施。
在校企合作教學實訓基地揭牌儀式環節中,北京服裝學院院長賈榮林與百年老字號裕泰祥1918第四代傳承人、北京百年裕泰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和藝術總監孫儉共同為北服海外教學實訓中心(洛杉磯)揭牌,雙方將共同探索構建“時尚管理國際產學研用生態圈”,提高時尚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作為我市重要的時尚類高校,北服立足學校辦學定位,在商學院原有基礎上,新組建時尚管理學院,致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思辨能力、科技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時尚管理人才,以推動時尚管理教育向產業化、國際化、數字化和融合化方向邁進。”賈榮林接受采訪時介紹,下一步,北服將積極融入北京時尚之城建設大局。
培養中國第一批時尚管理領軍人才,打通設計與市場
商學院為何更名為時尚管理學院?更名后內部有怎樣變化?黃克瀛介紹,時尚管理學院的成立,是該校貫徹落實教育強國戰略部署、啟動“一校一策”改革發展的關鍵之舉。在時尚產業形成和發展趨勢下,中國公辦大學首個時尚管理學院應運而生,旨在培養中國第一批時尚管理領軍人才,打通設計與市場、文化與商業,為中國時尚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學院將秉承‘時尚創新管理,藝工商交叉融合’的教育理念,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將時尚管理課程列入全校通識教育必修課程。”黃克瀛介紹,在工商管理學一級學科下將重點建設時尚創意管理、時尚品牌管理、文化產業管理三個研究方向,優化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文化產業管理三個本科專業。通過管理、設計和技術的交叉融合,提供本科、碩士的教育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面,黃克瀛介紹,時尚管理學院將聚焦四個方面,首先以學科專業重構為未來產業和紡織服裝行業轉型提供新質設計力支撐,構建藝、工、商融合的全鏈條創新生態;二是邀請企業家和非遺傳承人作為聯合導師,使學生進入“企業實戰+文化深潛”的成長通道,構建時尚管理國際產學研生態圈;三是搭建時尚產業研究坐標系,開展中國服飾文化符號解讀,定期發布時尚產業分析報告、國際時尚管理前沿動態等,從適應規則轉向定義規則;四是與國際時尚院校開展交流項目和國際工作營等,推動中國文化、中國設計、中國工藝加快轉化為中國現代時尚風格。
去年,北京服裝學院宣布通州校區將落戶張家灣設計小鎮。對于未來規劃,賈榮林透露,2025年起,相關院系、單位將逐步搬遷至通州校區。北京服裝學院通州校區落地副中心后將進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北服將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的時尚產業生態和時尚品牌,全面助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藝術高地、時尚高地、設計高地、人才高地。
賈榮林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與通州區及屬地有關單位、企業的合作,服務通州區時尚產業培育、時尚文化氛圍營造、時尚節慶活動舉辦、時尚地標設計及運營等工作。特別是依托張家灣設計小鎮建設,在載體建設、人才引培、產業孵化、區域合作、國際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將張家灣設計小鎮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教育高地、時尚文化研究和體驗基地、時尚創意創新中心。”
當日,專家咨詢委員會首次會議暨時尚產業生態圈沙龍同步召開,校領導、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客座教授及行業專家、學者圍繞時尚管理學院發展路徑探索、時尚產業生態圈構建等議題展開研討,為學院發展問診把脈、建言獻策。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