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安卡拉4月19日電 (記者沈鈞)當地時間4月18日,土耳其海峽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穿越時空的禮物”國際中文日藝術沙龍活動,慶祝聯合國設立的“國際中文日”。
中國駐伊斯坦布爾總領館副總領事尚健、土耳其海峽大學副校長古爾康·塞爾丘克·庫姆巴奧盧教授出席活動并分別致辭。他們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動在推動中土文化交流、深化民間友好方面的意義,希望以中文和藝術為載體,繼續拓寬文化對話渠道,增強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情感紐帶。
上海書畫院學術部主任徐旭峰以“《牡丹賦》——初探牡丹紋在土耳其的發展與面貌”為題,生動講述牡丹圖紋在中國的起源及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至波斯、土耳其的歷史軌跡。他從藝術視角闡釋牡丹紋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的發展與演變,揭示這一傳統符號在跨文化交際語境中的延續與活力。講座結束后,徐旭峰向海峽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贈送其在景德鎮創作的釉上彩畫作。海峽大學孔子學院土方院長、海峽大學歷史系舒月博士代表亞洲研究中心接受贈禮并表達感謝。
藝術講座現場。土耳其海峽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福建泉州木偶劇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林建裕、傅端鳳、吳偉宏帶來了兩場精彩演出《獅子舞》與《青春夢》。獅子表演憨態可掬、身姿矯健,神態惟妙惟肖,贏得現場陣陣掌聲和笑聲。《青春夢》則通過藝術家的巧手,將木偶由老變少,一層層剝去“歲月的外衣”,展現中國泉州傳統提線木偶藝術的極致技巧與創意表現力。土耳其學生Zeynep驚嘆:“木偶仿佛被賦予了生命,中國藝術家的雙手像有魔法!”
《獅子舞》木偶劇表演。土耳其海峽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本次活動特別設立“穿越時空的中國禮物——上海藝術家小型美術展”展區,展出多位上海藝術家的精品畫作和器物。這些作品風格多樣、技法精湛,涵蓋水墨、工筆、彩繪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現當代中國藝術家的藝術探索與文化思考。觀眾徜徉其間,在畫作中品味中華文化的美學精神,感受藝術在跨文化語境下的共鳴與聯結。
土耳其觀眾欣賞中國畫。土耳其海峽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