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奉賢黃桃”接連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保護工程、市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是上海唯一“三合一”地理標志產品,成為奉賢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 近日,“奉賢黃桃”再傳喜訊,在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的主導下,《奉賢黃桃種植技術規范》(T/SAS 0032—2025),經上海市標準化協會審核通過,將于2025年4月30日正式實施。該標準是全區首個(上海市第一批)農業團體標準,標志著黃桃產業標準化建設又邁出關鍵一步。
Part.01
發展之途——“奉賢黃桃”走向全國
“奉賢黃桃”于2010年發布首個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 奉賢黃桃》,并于2011年注冊“奉賢黃桃”商標。自注冊商標以來,歷經十五載深耕細作——從被認定為上海市著名商標(2015年)、入選《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2022年)、躋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023年),再到納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工程(2024年),直至《奉賢黃桃種植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的制定與實施(2025年),逐步從地方特色品牌躍升為上海唯一“三合一”地理標志產品。這一歷程不僅凝聚了技術創新、標準引領的智慧,更見證了“標準迭代—保護升級—產業轉型”的協同突破,成為奉賢鄉村振興的典范!
Part.02
破局之路——制定標準助推產業發展
隨著農業老齡化加速,機械化和智能化已成為現代果園發展的必然趨勢。為適應新建桃園需求,提升“奉賢黃桃”的產品競爭力,制定相關技術標準迫在眉睫。此次發布的《奉賢黃桃種植技術規范》由市知識產權局、市標準化協會、市農科院、區市場監管局、奉賢黃桃協會等多家單位聯合起草并向行業專家及相關方征求意見,歷時兩年調研論證。
1
亮點一
針對傳統種植模式效率低、抗風險能力弱的痛點,首次引入“矮化密植+設施農業”技術,配套智能溫控與水肥一體化系統,提升產量穩定性。
2
亮點二
針對市場假冒偽劣頻發的問題,明確質量追溯與防偽體系要求,實現“一果一碼”全程可溯。
3
亮點三
針對機械化操作需要,對樹形提出要求,明確樹枝形狀應為“Y”型,并規范樹形主干高度、樹枝開張角度等,以便于機械化澆水施肥。
《奉賢黃桃種植技術規范》的制定,既是對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工程的深化落實,更是從源頭破解產業分散化、低效化瓶頸的“破局之策”。通過技術規范重構產業基因,將區域性農產品從“自然經濟”推向“標準經濟”,以技術壁壘構建產業競爭優勢。這種標準化的產業革命,正在將奉賢黃桃從地方特產轉化為具有全國競爭力的地理標志產品,為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的標準化模板。
Part.03
2024年8月28日,中國知識產權報刊載專題文章《上海奉賢加強地理標志保護》,介紹了奉賢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圍繞“奉賢黃桃”地理標志保護與運用,提升其品牌美譽度的生動實踐。
01.初心守護“奉賢黃桃”走向全國
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圍繞“奉賢黃桃”地理標志保護與發展,持續優化知識產權政策幫扶,推進地理標志保護運用,全力助推打造“奉賢黃桃”金名片, 出臺“奉賢黃桃”作為地理標志產品的上海市地方標準 ,從產品分類、產地范圍、生產技術規范、質量要求等7個角度規范“奉賢黃桃”的種植出品。 制定《“奉賢黃桃”地理標志使用管理規則》 ,鼓勵引導奉賢生產經營者在產品包裝上正確使用“奉賢黃桃”地理標志商標和專用標識,統一產品形象。 建立“奉賢黃桃”地理標志運用授權體系 ,制定統一合同范本,完善授權管理制度,提高商標使用許可規范化程度。
02.從“田間地頭”到“終端市場”——形成全鏈保護格局
強化地理標志行政保護,每年8月黃桃集中上市期開展流通領域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等專項行動,聯合區農業農村委等職能部門,在每年黃桃上市期開展產品抽樣檢測,確保產品品質,維護“奉賢黃桃”良好聲譽。
近三年來,區市場監管局以區內超市、大賣場、水果店等黃桃銷售點為重點對象,重點排查擅自使用或偽造地理標志名稱及專用標志等侵犯地理標志注冊商標專用權等違法行為,立案查處2件,防止“李鬼”產品擾亂市場、損害“奉賢黃桃”產品形象。
報送:龔鵬赟(區市場監管局)
編輯:王鵬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