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春暖花開的季節,正是最適宜、最愜意的讀書時光。在草長鶯飛,萬物啟蟄之刻,捧一卷詩書,品一盞清茶,心情愉悅。每每讀到名篇佳什,會引起心中一種感發不能自已之情,其感也深,其思也微。
我在春日有“曬書”的習慣,把一些舊書放到陽臺上邊曬邊翻,溫故知新。其中的破、老、舊書始終不肯扔掉,因為銘刻著我讀書生涯中那些難忘的記憶,雖然過去幾十年,但它們始終伴隨著我。現在是網絡時代,能讀到的紙質書太多,但“暢銷書”一時熱鬧,沒多久便煙消云散,真正的“常銷書”是“書比人壽”,如唐詩、宋詞、元曲,如《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如外國文學名著,父輩、兒輩都買過,待孫輩長大,仍會再買。年輕時,我與大多數同學一樣都愛好理工科,但課余時間讀過不少文科書,雖然我們歷經苦難與磨難,但這些書恰是我們心中的火炬,照亮了混沌昏暗的前程。“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讓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這句詩真實表達了我們這代人最典型的思想情感。按我興趣,我認為春天最宜讀田園山水詩,因為田園山水詩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意境曠遠,含義雋永,尤其名家名作,用詞造句精煉穩當,語音節奏自然和諧,寓莊于諧,寓諧于莊,如行云,似流水,從字里行間參悟人情事理,給人性情陶冶和理性啟迪。
以陶淵明和蘇東坡為例。東晉詩人陶淵明被視為田園詩人,《飲酒·其五》是其代表作:“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以詩明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對仕途徹底絕望,歸隱后悠然自得、自尋快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他在田園山水間,寓心境于讀書,寓思想于問學,歡樂之情溢于言表。宋代詩人蘇東坡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家,他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鴨戲圖配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畫美詩更美,江南早春之景在蘇東坡筆下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稀疏的竹林外,幾枝桃花搖曳著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詩人目光由近及遠,遠處江岸邊,成群的鴨子跳入水中,最先感受到春的氣息。蔞蒿和蘆葦的幼芽已經破土,此時采來食用,正是鮮嫩之時,河豚逆流而上,從大海游回江里。蘇東坡一生寫了2700多首詩詞,未必都是珠璣之作,但這首七絕廣為人知,特別在初春,讀來感悟更深。這首與春天同在的詩,只要有一年四季的變化,它就有永遠的生命力。
春天讀書,定會有情懷與靈感相融的興奮與舒暢,唯有口讀、眼讀、抄讀、心讀,才能進入傳神達意的境地。春天是美好的,《詩經》有云:“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詩書也是美好的,大詩人雪萊曾說:“一首偉大的詩篇像一座噴泉一樣,總是噴出智慧和歡愉的水花。”當春天與詩書相遇,便是一場難得的盛宴。
原標題:《十日談·春日讀書|管志華:春讀書,興味長》
欄目編輯:史佳林 文字編輯:錢衛
來源:作者:管志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