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熱搜,讓人毛骨悚然。
太壞了!
一、手術室外的“完美丈夫”,竟是冷血投毒者
2021年3月,臺灣新北一家醫院里,陳女士剛做完痔瘡手術。
病房內,丈夫張某寸步不離地照顧,任誰看了都夸一句“模范丈夫”。
然而,術后康復期,陳女士突然癲癇發作,搶救無效身亡。
法醫驗尸時發現蹊蹺:死者膽汁中檢測出微量麻醉藥,但醫院從未開具此藥。
調取監控后,警方毛骨悚然——病房內只有張某在場,而他竟在妻子術前匆忙投保高額保險,并閃電結婚。
更可怕的是,張某的第一任妻子和幼子也曾“離奇死亡”,他輕松領走巨額賠償金。
細思極恐的細節:
張某的同居女友王女士也曾多次中毒送醫,存款被掏空后,他竟用海洛因混入食物致其昏迷。
所有受害者均在住院期間死亡,毒藥被悄然注入食物或藥品,手法如出一轍。
二、殺妻騙保“流水線”,愛情、婚姻全是劇本
無獨有偶,浙江臺州公職人員戴某的罪行更顯荒誕。他因炒G欠債260萬,竟將婚姻變成“殺人工具”:
婚前哄騙女友投保200萬壽險,婚后火速將受益人改為自己;
網購河豚毒素,裝入珍珠粉膠囊,誘騙妻子連服兩顆;
妻子嘔吐求救時,他面不改色遞上第二顆“致命膠囊”。
諷刺的是,直到妻子死亡,雙方家人都不知他們已結婚。戴某最終被判死刑,但一條人命僅換來了他口中“解決債務”的冰冷算計。
三、從臺灣到大陸,惡魔的“傳承”竟跨越20年
這類案件并非孤例。早在2003年,臺灣男子陳瑞欽便以“殺親騙保”震驚社會:
18年連殺6人,包括5名妻兒,偽造吊扇脫落、車禍等“意外”現場;
沉迷六H彩,騙得1800萬臺幣后全數輸光,連親生兒子也不放過。
更荒誕的是,他一度因“自首減刑”逃過死刑,最終因殺害陌生女性伏法。
四、人性之惡,連保險單都成了“死亡通知書”
這些案件暴露出令人窒息的真相:
兇手利用婚姻、親情降低受害者戒心,將“信任”化作毒藥;
保險審核不嚴、遺體火化過快,讓兇手屢屢得逞;
家人接連“意外”死亡竟未被關聯,直到悲劇重復上演。
當枕邊人舉起屠刀,我們還能相信什么?
電影《消失的她》讓“殺妻騙保”引發熱議,但現實比劇情更殘酷。
這些案件撕開了一個血淋淋的真相:人性的深淵,從不缺賭徒以身試法。
最后的思考:
保險本為保障而生,卻成了催命符,制度該如何堵住漏洞?
當“愛情”淪為劇本,“婚姻”變成兇器,我們又該如何辨別身邊的“溫柔陷阱”?
或許,唯一能抵御惡意的,是永遠對“完美”保持警惕,對“巧合”多一分追問。
討論:“你還敢輕易相信‘完美伴侶’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