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
李靜,《慢聲慢讀》特約朗讀人,慢書房書友。
今天是慢聲慢讀第264期 朱銳《哲學家的最后一課》。
Recommendation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個月,你還覺得個體的生命有存在的價值嗎? 生死問題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面臨的問題,如果你還沒有答案的話,不妨看看一個哲學家的回答。
2024年,一位人大哲學教授的最后一課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他叫 朱銳 。
站在講臺上的朱銳,由于癌癥晚期已經(jīng)形銷骨立,眼神卻依舊銳利且堅定,他平靜地對學生說: “如果有一天我倒在課堂上,大家不要為我悲傷,而要為我開心,為我驕傲。 因為哲學家是不懼死亡的。 ”
生命的最后十天,朱銳在安寧病房里等待著死亡的降臨,每天都在體驗身體的疼痛與功能喪失,但他仍然選擇與一位年輕人進行了十日對談,在此之后不久,他在2024年8月與世長辭。 朱銳以道成肉身的方式證明了:死亡可以奪去他的生命,但無法奪去生命的力量和尊嚴。
“ 生死問題是哲學最大的問題,而我又恰好處于這樣的生命歷程中。 按照醫(yī)生的判斷,我隨時都可能走人,所以時間很緊迫,也正是因為這種緊迫感,讓我覺得我應該跟大家分享我對死亡和生命的思考, 以輕松的方式,談大家一般不愿意談,但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也算是我最后走之前對社會的關懷,還有我的愛。 ”
為什么一個哲學家不害怕死亡呢?朱銳是怎樣做到既對生命飽含熱愛,又對死亡全無畏懼的?面對死亡,你是愿意保持最后的尊嚴離開,還是被恐懼拖著走?
未知死,焉知生。今天,我們談論死亡,是為了更好地活著。希望今天這篇慢聲慢讀能為我們對于生命的思考帶來啟發(fā),讓我們一同去感受到一位哲學家最后留給世界的關懷和愛。
作者
About the author
朱銳
英國知名文學編輯、作家,1917年出生于英國諾福克,安德烈·多伊奇獨立出版社的創(chuàng)始董事,被譽為“20世紀杰出的編輯之一”。76歲退休后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撰寫了小說及多部回憶錄,獲得科斯塔傳記獎等諸多獎項,從此聲名遠揚。她一生未婚,于2019年1月在倫敦一家臨終關懷醫(yī)院去世,享年101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