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文化蓬勃發展的浪潮中,“脆皮”一詞迅速走紅,并與大學生群體不期而遇,成為青年群體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流行標簽。從“伸懶腰脖子扭傷”到“熬夜致急性牙髓炎”,這些看似荒誕不經的“脆皮”故事背后,實則是大學生群體健康危機的縮影。廈門大學武賦新生團隊并未止步于表面現象,她們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社會現象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問題。武賦新生團隊的核心人物——隊長洪京雅自幼習武,是孫式太極拳的第五代傳人。她不僅擁有扎實的武術功底,更在長期的學習與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身心健康管理經驗。憑借這份獨特的成長經歷與專業素養,她敏銳意識到“脆皮”并非僅僅是一個亟待關注的健康警報,更是傳統文化斷層引發的生存危機。因此,她毅然決定組建武賦新生團隊,帶領團隊成員將這一網絡熱梗轉化為嚴肅的科學議題,踏上了一場深入探究“脆皮大學生”現象本質的學術征程,為推動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助力健康中國與文化強國建設。
一、“脆皮大學生”的三大高危標簽
在大學校園的喧囂與寧靜之間,這些年輕人,本應是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群體,卻變得格外脆弱。所謂“脆皮大學生”,是指那些在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壓力時,容易表現出身體與心理脆弱、抗壓能力不足的大學生群體。而運動匱乏、生活方式不良以及學業負擔沉重,是被大眾普遍認知的“脆皮大學生”的三大高危標簽。
運動缺失是“脆皮大學生”現象的一個重要背景因素。在大學生活中,學生們往往被繁重的學業任務和豐富的社交活動所占據,體育鍛煉的時間被不斷擠壓。缺乏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力減弱,同時也會影響心理韌性;生活方式不良也對“脆皮大學生”現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熬夜、飲食不規律以及過度沉迷網絡,是許多大學生的“生活常態”。這些不良生活方式相互交織,使得大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更容易感到疲憊和脆弱;學業壓力更是“脆皮大學生”現象的直接誘因之一。大學階段,考試、論文、實習等任務接踵而至,學生們為了追求優異的成績、獎學金或更好的未來機會,常常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專業選擇的困惑、未來規劃的迷茫以及對就業前景的擔憂,都使得學業壓力進一步加劇。
這三大高危標簽是大眾對“脆皮大學生”現象的普遍認知,也是廈大武賦新生團隊開展深入研究的起點。團隊希望通過進一步的調研,從多維度去探索影響大學生“脆皮”的因素,從而為高校以體育人和傳統文化傳承提供科學依據,深化體育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參考。
二、“脆皮大學生”是標簽還是警報?
當“脆皮”一詞裹挾著戲謔與自嘲席卷高校社交圈,這一看似調侃的標簽背后,是否隱藏著更為深刻的健康警報?廈門大學武賦新生團隊選擇以學術的“冷思考”直面這場青春健康危機,在隊長洪京雅的帶領下,團隊迅速啟動了系統而嚴謹的研究工作。研究初期,團隊成員廣泛查閱大量相關文獻資料,深入梳理了大學生健康問題的歷史脈絡與研究現狀,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洪京雅憑借自身扎實的科研儲備,發現已有研究存在局限性,既缺乏對文化認同與健康行為的深層關聯探討,又囿于定量方法而忽視社會文化動因的質性挖掘。在深入研究過程中,團隊收集了24省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通過嚴格的審核與整理,最終選定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體測數據進行細致分析,發現大學生體質差的整體特征,從久坐不動的課堂學習,到熬夜刷劇的不良習慣,再到缺乏規律的飲食作息,身體“脆皮”現象背后是多因素交織的結果。它不僅反映了大學生群體在高強度學習壓力下身體機能的退化,還折射出當下社會生活方式對青年一代的深刻影響。同時,對21名大學生進行深度訪談,發現“脆皮”除了身體脆弱以外還有精神和文化認同的因素。
團隊從早期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單因素關注,到對生活方式、精神健康、文化認同等多維度健康議題的探討,大學生的健康問題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隊長洪京雅表示:“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意識到‘脆皮’并非僅僅是調侃,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健康挑戰。”因此,“脆皮大學生”絕非簡單的體質標簽,而是健康中國與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大學生群體身心失序與文化根基松動的綜合性警報,亟需通過系統性干預予以破解。
三、“脆皮”是大學生的錯,還是時代的鍋?
“脆皮大學生”是標簽更是警醒,究竟是時代環境造就了這一群體,還是大學生自身的行為選擇導致了這一結果?廈門大學武賦新生團隊在隊長洪京雅的帶領下,深入剖析了“脆皮大學生”的成因,試圖為這一現象找到合理的解釋?;趯PSS、Nvivo等數據分析工具的熟練運用,隊長洪京雅系統組織團隊成員開展質性研究技術培訓。在其標準化操作流程指導下,武賦新生團隊運用Nvivo完成21份深度訪談文本的詞頻統計與可視化詞云構建,精準定位受訪群體關注焦點。通過三級編碼流程對原始資料進行逐級提煉,最終提煉出了“外困”與“內愁”兩大核心主題,揭示了“脆皮大學生”現象的復雜成因。
“外困”主要源于時代背景下的諸多外部環境問題。首先是學業與就業的內卷壓力,社會競爭的加劇使大學生長期處于高強度的學習與備考狀態,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沖擊。學校體育教育模式的脫節與“邊緣化”也加劇了這一問題,形式化的健康教育課程和強制性的體育任務,未能真正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與健康意識。此外,家庭健康教育的盲區以及網絡文化的侵蝕,也在無形中削弱了大學生的健康觀念與文化認同。在“外困”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內愁”逐漸顯現。身體方面,運動不足、熬夜成癮、飲食無規律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體質下降,形成“靜態脆弱”體質。訪談中,“熬夜成癮、飲食無規律、沉迷手機”等關鍵詞高頻出現,表明許多大學生將身體視為“學習或娛樂工具”。精神層面,盡管大學生普遍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難以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出現了“知行不一”的現象。這種認知與行動的脫節,使得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生活中逐漸邊緣化,精神家園的建設也面臨困境。
歸根結底,“脆皮大學生”現象的出現,是時代背景與個體行為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困構成了“脆皮大學生”現象的“時代之鍋”,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大學生的行為模式與價值取向。雖然時代背景為這一現象的產生提供了土壤,但大學生也應反思自己的行為,積極調整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努力擺脫“脆皮”困境。
四、從“脆皮”到“鐵甲”:大學生健康改造方案
廈門大學武賦新生團隊在隊長洪京雅的帶領下,深入剖析了“脆皮大學生”現象的成因,并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善路徑,為大學生從“脆皮”邁向“鐵甲”提供了科學指導。
洪京雅在武術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學術積累。她以第一作者在《武術研究》發表口述史視角的太極拳研究成果,主持完成省級大創項目《協同中國武術非遺空間解構:布局、治因與通路》,創新探索非遺保護路徑,她還深度參與兩項省級課題研究。正是基于她在學術領域的持續深耕與武術傳承中的豐富經驗,從宏觀層面洪京雅帶領團隊構建了以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五個方面為關鍵要素的“五位一體共鑄體魄”的運行機制,強調國家政策引導、高校課程優化、社會力量參與、家庭氛圍營造以及大學生個體的積極參與。洪京雅還強調,武術健身操的推廣實踐是助力“脆皮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舉措。武術健身操作為融合中國傳統武術與現代健身理念的運動方式,兼具文化傳承與科學鍛煉雙重價值。團隊積極響應國家“武術進校園”號召,針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共創編6套武術健身操,在26所學校推廣,覆蓋萬余人,2次獲廈門大學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稱號,受到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體育總局專家、非遺傳承人高度評價。目前,團隊正在基于微觀層面“體質強化—精神賦能”協同干預模式,以探索武術健身操對“脆皮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機制,通過科學訓練提升大學生的體質與民族精神。
從“脆皮”到“鐵甲”,廈門大學武賦新生團隊的實踐探索,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未來,我們期待更多的實踐與研究,助力大學生重奪健康話語權,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