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AI技術與移動互聯知識深度融合,利用AI算法精準分析市場需求、為客戶畫像,進而制定個性化的電商營銷策略。”19歲的AI訓練師黎星,在湖南商務職院求學時,參與了“雨工伙伴”、長沙市雨花區總工會“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程的合作單位——長沙市陽光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特訓。培訓結束后,黎星燃起了“創業”的火種,不僅順利通過理論與實操考核,榮獲人工智能訓練師(四級)等級證書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結課證書,最近,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將所學充分運用到新媒體電商運營實踐中。黎星感慨:“沒想到可以離夢想這么近!”
近兩年來,雨花區總工會深入走訪區內高校與企業,敏銳洞察到,依據產業數字化崗位能力要求,在高校培育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長沙市陽光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作為長沙市數字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其開展的定向培訓能有效解決就業市場“有活沒人干”與“有人沒活干”的矛盾。區總工會積極構建工會和校企協同育人機制,通過打造數字技能人才培育體系、搭建精準就業服務平臺等有力舉措,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湖南女子學院的數字技能人才培訓現場,長沙市陽光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張帆老師一開課,就成了全場焦點。“同學們,今天咱講講超厲害的鴻蒙系統!”張帆老師笑著開場,“你們都知道手機、平板、智能音箱這些設備吧,以前它們各自為政,就像一個個孤島。但鴻蒙系統的分布式技術,能把它們全都串聯起來。”
自2024年10月起,在工會、人社、教育等多部門的齊力推動下,長沙市陽光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數字技能人才培訓項目在湖南女子學院落地,以華為先進技術為支撐,緊密結合產業數字化崗位能力要求,讓課堂更生動且貼合產業實際。
“我們學校作為長沙市數字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成為“產改”工作的前沿陣地。學校開設的課程主要有AI人工智能、鴻蒙技術、5G信息通信三個方向。學校培訓機制靈活多樣,既可為高校提供送教上門服務,也可接收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實操培訓。”長沙市陽光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長沙市數字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負責人賴施穎介紹,通過“理論+實訓”“課堂+車間”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畢業即持“雙證”,為就業增添有力競爭籌碼。
在雨花區總工會的持續推動下,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計培養萬余名數智人才,8000余人成功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為產業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專業人才。
“真的太感謝總工會的培訓和推薦了!”23歲的桂妍難掩興奮。她順利拿到“雙證”后,在工會一對一精準對接與就業推介下,多家企業向她伸出橄欖枝,最終成功入職湖南金桂華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啟職業生涯新篇章。
雨花區總工會積極推進“一戶一產業工人”免費特色培訓項目,借助人工智能賦能,全力提升在職員工能力與綜合素質,線下課程吸引200人參與,168人順利就業,32人選擇創業。同時,線上人工智能公益課程,向全體可培養對象免費開放。
“人工智能訓練師(四級)等級證書是人社部門頒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華為結課證書在華為產業鏈企業和整個行業內都具有相當的‘含金量’。因此拿了‘雙證’的職工基礎工資大概會提升百分之二十左右。”湖南銀博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勇說,“我們此次新招的6名員工,都是通過參加長沙市陽光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培訓后,順利獲得崗位所需的職業認證。”
“以職業技能提升為導向,重點聚焦數字人才的人工智能領域。邀請知名行業專家團隊精心打造課程,權威名師親臨授課,培訓內容緊密貼合實際,能迅速應用于工作和生活場景,并以學術沙龍形式,激發學員學習熱情。”雨花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工會同時積極實施就業重點群體幫扶培訓項目,為培訓對象開展多次就業推薦與跟蹤服務,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搭建便捷有效的資源對接平臺。
(湖南工人報全媒體記者 鐘曉敏)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