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這3萬塊錢就當是我借您的,等我回本了一定還您3個億。”
循著聲音遠遠望去,只見吉林通化的一個小村莊院子里站著一位信誓旦旦的年輕小伙子。
或許是感受到了兒子的決心,這位愛子心切的母親二話不說便從房間里拿出一個厚厚的包裹。
毋庸置疑,這包裹里自然是整整的3萬塊錢,更是自己多年養老金的積蓄。
或許連這個小伙子都沒有想到,正是母親這3萬塊錢改變了他的一生,甚至還成就了教育界一代首富。
他就是中公教育集團創始人——李永新。
從彼時3萬塊錢都拿不出來的窮小子,到如今身價高達上千億的吉林首富,李永新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公教育
背道而馳
李永新,1976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的一個工薪家庭。
聽到這里,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想必都是羨慕之情,畢竟工人的日子總會比農民好過一些。
然而現實卻并不是如此,李家夫婦雖然每個人每個月都能拿到二百元的工資,但這對于養活四個孩子來說仍然有些捉襟見肘。
原因也非常簡單,這對小夫妻把四個孩子全都送進了學堂。
要知道在彼時的中國,只有富貴人家的孩子才能有機會讀書,畢竟光學費和生活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更何況李家還有四個孩子,省吃儉用的夫妻倆幾乎把家中所有積蓄都投資在了教育上面。
好在這四個孩子也都沒有辜負父母的的期望,很快便以優異的成績相繼步入大學生活。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李家唯一的兒子李永新,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北大和清華兩所知名高校竟然同時向其拋開橄欖枝。
北京大學
猶豫再三,這個年輕人還是選擇了北京大學的政府管理學,并朝著從政的方向不斷努力。
只可惜此時的李永新還沒有意識到,正有一場經濟危機向自己悄悄靠近。
就在這一年,他的父親忽然放棄穩定工作選擇了下海經商,只可惜搭上的卻是一輛“改革開放”的末班車。
結果可想而知,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這番折騰下變得更加雪上加霜,就連外債都欠下了好幾萬。
沒有辦法,李家夫婦不得不砸鍋賣鐵把兒子的大學學費籌齊,至于生活費就只能大打折扣了。
所以進入北大以后,李永新面對的不是學習問題,而是生存問題,每個月80元錢的生活費實在是太艱難了。
好在北大對貧困學生早就有了一套幫助體系,餐廳里每天都有免費的粥和湯給學生們供應。
就這樣,李永新靠著學校的善意艱難維持著生活,這才得以生存下去。
也是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大學班主任。
助學金
就在上大一的那年,班主任忽然偷偷地把李永新叫到了辦公室,然后一臉心疼道。
“孩子,老師幫你申請了800塊錢的助學金,以后就不要那么辛苦勤工儉學了,好好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話音剛落,李永新的眼眶就不由得有些微微泛紅,這筆錢對于自己來說簡直太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老師那種默默關注并幫助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他感到了深深的溫暖。
或許這就是老師言傳身教的真正魅力,他們不僅在知識上給了同學們傳授和啟迪,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心靈的震撼和指引。
耳濡目染之下,李永新也逐漸明白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人品才是最高的學歷。
恰巧在即將畢業的那一年,成績優異的他收到了來自校方的一個好消息:學院里僅有的一個保研留校資格備選人員名單有自己的名字。
要知道,保研留校就相當于進入了政府機關,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所有人擠破腦袋都想爭取的機會。
年輕李永新
李永新同樣也不例外,不過在欣喜之余他又有些隱隱不安,因為同寢室有位室友也在競爭這個名額。
猶豫再三,他還是選擇了友誼至上,主動退出了這場“無硝煙的戰爭”。
1999年夏,李永新終于迎來了畢業季,失去保研機會的他不得不選擇步入社會的旅途。
好在優秀的他早已被大多數知名企業熟知,甚至還沒有畢業就收到了不少入職邀請。
其中薪水最高的足足可以達到每個月6000元錢,這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已經是筆不菲的收入了。
話雖如此,可李永新遲遲不肯接受,他似乎還沒有做好工作的準備。
準確來說,這個小伙子不是沒有做好準備,而是本來就沒有打算走上打工的這條道路。
或許是基因使然,也或許是想要證明給所有人看,李永新猶豫再三走上了父親那條失敗的道路——創業。
李永新
屢敗屢戰
眾所周知,創業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成功更不會一蹴而就,這條道路本就意味著風險與機遇的并存。
李永新既然選擇了這條道路,自然也早已考慮到所有可能承擔的風險,并愿意為之而奮斗。
為此,這個努力的年輕人不斷跑市場尋找商機,總算是捕捉到了一絲創業的有利因素。
就在1999年,教育部忽然擴招,高考錄取率更是提升至40%,以至于大學招生人數達到了整整153萬人。
要知道在此之前,每年的高考錄取率都只有30%出頭,這次政策無疑給了所有人一次上大學的機會。
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市場上的畢業生會越來越飽和,需要工作的數量自然也會與日俱增。
見此狀后,李永新的創業理念也不由得向教育行業靠攏,可眼下的他手中并無半點創業啟動資金。
事已至此,恐怕也只有一個辦法了:撰寫計劃書公開“招商引資”。
網絡圖片
對于李永新這位北大政管系的高材生來說,寫一份滴水不漏的計劃書自然不是件難事,可現實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果不其然,這份計劃書不僅為其謀到了30萬元的投資資金,而且還吸引到了幾位同窗加入進來。
就連《東方時空》這種媒體都為他們做了全程跟蹤報道,甚至還將其塑造成“畢業即創業”的典范。
一切似乎都那么順利又理所當然,可失敗也很快就接踵而至。
原因也非常簡單,李永新的完美計劃書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上演,后續所有事情都在朝著既定軌道遠離。
再加上他與投資人理念的不同,對方很快就選擇了撤資,首次創業也就這樣以失敗而告終。
盡管如此,可李永新心中那股創業之火仍沒有熄滅,而且他很確定教育這條路不會是一個錯誤的方向。
李永新
或許是上天被這個堅持不懈的男孩給打動了,也或許是幸運女神再次降臨在了他的頭上,生命中的第二位貴人出現了。
這個人就是北大政管學院的黨委書記。
其實李永新創業的事情早已在北大校園被傳得沸沸揚揚,北大師生對此除了唏噓之外更多的則是心疼。
尤其是身為他曾經的師長,黨委書記不愿再坐視不管,或許是時候拉這個年輕人一把了。
恰在此時,有幾位學生前往辦公室咨詢考公問題,這不就是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嗎。
來不及猶豫,黨委書記立刻停下手頭工作把李永新喊到了辦公室,并把學弟學妹以生源為由介紹給了他。
突如其來的工作機會令李永新欣喜不已,他二話不說便接下了創業之初的第一單“生意”。
好在這個優秀的年輕人也沒有辜負院長的失望,他憑借著過硬的專業技術很快就帶領學弟學妹上了岸。
李永新
正是這次經歷給李永新打開了一個新思路,原來考公考編永遠都是大學生們的最終歸宿。
想到這里,他立刻就把自己的創業方向轉移到了培訓考公,不過啟動資金仍然是一大難題。
經歷了上次的創業失敗之后,幾乎已經沒有任何人愿意為這個異想天開的年輕人投資了。
自從畢業后就沒有穩定工作的李永新更是囊中羞澀,這可如何是好呢?
沒有辦法,他也只能把求助目光轉向家里,母親那筆養老金或許剛好可以派得上用場。
話雖如此,可李永新的心中還是有些惴惴不安,畢竟母親已經在父親的創業之路上受到了不少打擊。
更重要的是,這個懂事的年輕人始終過不了心中那道坎,畢業多年的自己理應照顧母親,可誰知到頭來還要向對方伸手要錢。
為此,待業在家的李永新整日夜不能寐,翻來覆去地在床上思考著創業資金的事。
李永新
猶豫再三,他還是硬著頭皮開了口,并向母親一再保證道。
“媽,這3萬塊錢就當是我借您的,等我回本了一定還您3個億。”
話音剛落,李永新的母親就不由得笑出了聲,傻孩子,跟媽媽還要說什么借不借呢。
緊接著,這位愛子心切的母親便從房間里拿出了一個厚厚的小包裹,其中正是她辛辛苦苦多年積攢下來的養老金。
雖然只有3萬,但對于當下的李永新來說也早已是筆“巨款”。
于是從2001年開始,他就正式在考公培訓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并朝著教育巨頭的方向不斷靠攏。
恰在此時,互聯網的普及在國內一再盛行,李永新也搭著這班快車率先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線上教育體系。
如此一來,他就可以把生源目光放眼到整個國內外,基數大了成交率自然也與日俱增。
當然,想要通往成功的道路會有很多條,但最重要的永遠都是自身的專業技術。
所以憑借著過硬的教育質量和優質的售后服務,李永新很快就在教育行業小有名氣。
中公教育
這個聰明的年輕人索性趁熱打鐵,于2003年成立了中公教育集團。
征求了母親的同意之后,李永新決定將此前的3萬塊創業基金以母親入股的形式加入中公教育集團。
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3萬塊錢竟換來了900億。
03跌落神壇
為了迅速占領市場,李永新決定在全國各地都布滿中公教育的代理商,并以分成獲利。
簡單來說就是,各地代理商負責在本區域提供場地并且招生,總部則負責提供師資力量。
如此一來就可以保證全國各地都有中公教育的受眾群體,基數大了成交率自然與日俱增。
事實證明這個年輕人的想法非常正確,短短幾年中公教育就占據了考公的半壁江山。
李永新
然而與此同時,市場上其他同行也都開始紛紛效仿這種經營模式,本有的獨特優勢也不再明顯。
所以中公教育想要再次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另謀出路,而且越獨樹一幟越容易成功。
恰在此時,李永新發現了一個考公學員的普遍擔憂:如果沒有考上,那么報班費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話雖如此,可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沒有絕對的事情,即便是再優秀的師資力量也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通往成功的道路。
但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李永新決定賭一把:“學員若考試不過,可退款。”
中公教育集團培訓基地
果不其然,消息一經傳開便在教育行業引起了軒然大波,畢竟又有誰不愿嘗試無風險的事情呢。
現實也確實如此,此舉不僅為中公教育帶來了巨大招生量,還為公司帶來了短暫巨大的流動資金。
毫不夸張地說,彼時的中公教育可謂是實現了井噴現象,稱其為教育界巨頭也毫不為過。
截止到2008年年底,中公教育年度面授招生人數已經超過10萬人次,公務員考試的領袖品牌概念更是深入廣大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暴富后的李永新并沒有忘記做教育的初心,最起碼這個時候還沒有。
華東師范大學
2010年10月,中公教育在華東師范大學建立陽光助學基地,并免費捐贈價值20余萬元的課程及資料。
除此以外,李永新還明確表示愿意長期向廣大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的同學提供免費考公服務,就當作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吧。
諸如此類的慈善行為幾乎每隔兩年都會在中公教育上演,身為董事長的李永新更是頻頻榮獲“中國教育領軍人物”以及“公益奉獻人物”的稱號。
2016年,中公教育再次以1000萬的捐贈闖入大眾視野,其捐贈對象不是別人,正是北京大學。
這是中公教育對北大的第一次捐贈,更是對外捐贈的第一個1000萬,殊不知很快就會有第一個1個億。
果不其然,李永新代表中公公益基金會于2018年10月再次向北大捐贈了1個億。
捐贈儀式
同樣是在這一年,中公教育宣布收購亞夏汽車,并借此機會順利登陸A股,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
2020年3月26日,李永新母子倆以91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胡潤百學·教育企業家榜》第1位。
與此同時也意味著,母親當年的3萬塊竟足足換回了900億身家,實在是一則佳話。
2021年3月3日,李永新再次以北京大學名譽校董兼中公教育集團董事長的身份出現在北京大學。
毋庸置疑,此次前行同樣是為了捐資,而且大手一揮就是10個億。
李永新(中間)
與此同時,李永新還一再表示未來的中公教育會持續對外捐贈100個億,而首次獲得殊榮的同樣是北大。
遺憾的是,此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承諾恐怕再也兌現不了了。
回顧李永新的發家史,我們不得不承認其就是寒門出貴子的真實寫照,可人的欲望總是無止境的。
其實早從2020年開始,中公教育就頻頻以打造培訓基地為由四處購樓,渴望在房地產行業再分一杯羹。
按道理來說,這番操作無疑會給中公教育帶來更多收入,可他的很多迷之操作讓旁人非常不解。
李永新(右)
2021年11月26日,李永新將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辦理了股票質押擔保業務,而且還愈演愈烈。
如此一來不得不讓投資者們紛紛質疑,難道這位董事長想要跑路了嗎?
與此同時,網絡上也開始不斷爆出中公教育退費難的現狀,就連監管部門都注意上了這家集團。
面對外界的流言蜚語,李永新遲遲沒有做出正面回應,直到2022年5月11日才再度出現在公開場合。
談及2021年公司業績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之后,這位董事長倍感壓力和慚愧,并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復盤與反思。
李永新
“2022年中公教育將積極整改過去一年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啟動新一年度的經營提振計劃。”
至于這個承諾是否會如期實現,大家可以一起拭目以待。
與此同時也更希望李永新能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做教育的初衷這條道路一直走到底。
相信這也是母親甘愿傾其所有支持兒子創業的原因之一,期待他能用最優異的成績給母親作出最好的回報。
常言道,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無論李永新走到哪里都始終不能忘記母親以及北大對自己的幫助。
李永新
學會感恩,保持赤誠,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