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貝殼網老板的年薪成了熱門,彭永東一個人22年年薪4.75個億,23年年薪7.13個億,24年年薪4個億,三年他合計從貝殼掙走了15.88個億。
老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彭老板一個人就相當于二十個清知府。要知道全國四千家店的周黑鴨,幾萬員工996玩命干一年,純利潤也不過才16個億。
與彭老板高薪相對應的是,數量龐大的貝殼網的經紀人、置業顧問,他們拿的是0底薪,這些經紀人開單可以拿到傭金的七成甚至八成,不開單就沒有錢。
除此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事,經紀人在貝殼平臺花錢上班,想知道在貝殼登記客戶的聯系方式,經紀人要花錢買,使用貝殼平臺端口,經紀人要花錢買,談單子預定簽約中心洽談室要花錢,強制參加公司內部考試還要花錢。
很多在貝殼工作的員工都說:迪士尼都進園一票通用了,貝殼網的每一項服務都要花錢。再這么搞下去,在貝殼上個廁所是不是也要繳費?
不可否認VR看房、一鍵匹配、自動篩選、自助約看,極大的方便了購房者,也提升了經紀人的工作效率。
但由此產生的弊端是,當以上事項購房者都可以通過手機輕松完成操作時,必然會對高額的中介費產生質疑甚至抵觸,進而將這種不滿情緒直接釋放給服務購房者的一線經紀人。
貝殼平臺之下的經紀人,主要工作集中在帶看上,履行中介服務全流程中最缺乏專業度的一環,被貝殼平臺物化為陪同帶看的工具。
房地產全行業收縮的大環境下,房源和客戶的保有量是固定的。急速擴張的貝殼,加盟門檻降低,門店密度變大、門店業務范圍重合度高,房源和客戶資源被急速稀釋。
海量大數據平臺的助力下,經紀人對貝殼平臺的依賴性和認同度越來越高,對于自家店東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卻直線下降。經紀人普遍認為自己掙錢一靠個人能力,二靠貝殼平臺,所以跳槽和單干變得極度隨意。
承受著房租、稅費、水電費、加盟費的店東們,在硬控經營成本和挽留經驗員工之間,不得不給出70%甚至80%比例的傭金分成,但仍然阻攔不住經紀人因為更高的比例分傭而跳槽。
在科技手段加持下,龐大的壟斷性平臺既然形成,不論是店東或是經紀人,對平臺而言都是可替換的物料,或者可刪除修改的一小段代碼。
現實就是經紀人、店東、貝殼三方無法實現共贏共榮,大多數貝殼門店掙扎在打平線上,而作為平臺的貝殼,2024年度凈利潤達到40.78億元,盈利水平已經與優衣庫中國區和星巴克中國區相比肩。
優勢互補讓合作雙方都暢想能借雞生蛋,對于跟多貝殼的店東而言,你只能拿走貝殼的蛋,貝殼卻抱走了你的雞和蛋。
沒有貝殼會怎樣?
沒有貝殼,資本一樣會附身在皮皮蝦、海蠣子身上出現,再度孵化出第二個貝殼、第三個貝殼,因為中介這個市場的含金量太大了。
2024上海市二手房累計成交金額7478億元,商品房銷售額6873億元。
2024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商品房銷售額11.67萬億元,全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量129.8萬套。
無數的中介在這樣海量金礦的市場環境中生長,然后被資本發現、選擇、附著,變身成下一個瘋狂吞噬的怪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