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狂飆直沖30℃+!
偏暖的氣候特征
對農業生產呈現利弊交織的特點
偏高的氣溫可能使作物生長周期提前
但也使小麥蚜蟲、
草地貪夜蛾“趁熱打劫”
水稻小麥拉響警報
如何科學應對
促進春耕備耕順利進行呢?
搶抓農時
智控增效,對旱澇say no!
春季往往氣溫起伏較大,科學防范春季農業氣象災害,對保障農業生產至關重要。
春旱是春季降水偏少、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導致的土壤缺水現象。
防御春旱,要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合理調配水資源,優先保障農作物關鍵生育期的用水需求;推廣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農戶可采用地膜覆蓋、秸稈還田等保墑措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連陰雨有時也會影響春播,由于一般伴隨低溫天氣,往往給春播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連陰雨天氣結束前后,要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水稻。
蟲口奪糧
病蟲害退!退!退!
4月,四川盆地降水偏少,這種條件利于小麥蚜蟲的繁殖,還有草地貪夜蛾,受暖冬影響,蟲源區范圍擴大。此外,夏季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的發生風險也在上升。
國家氣象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王純枝表示,面對復雜的病蟲害防控形勢,關鍵在于“及早預警、精準監測、精準施策”。
預防為先,科學施策——在病害防治方面,小麥赤霉病是春季重點防控對象。由于該病害潛伏期長、暴發迅速,防控必須前置。一旦進入抽穗揚花期,應提前噴施防治藥劑,確保病害尚未出現時即進行有效預防。白粉病和莖基腐病的防治可通過合理密植、改善田間通風條件、選用抗病品種等措施來降低風險。
監測預警,科技助力——農業病蟲害的精準監測是防治的基礎。目前,氣象部門與農業農村部門正在聯合研發農作物重大遷飛性害蟲天氣雷達監測識別技術,依托中國氣象局新一代天氣雷達網實時探測數據,研制基于天氣雷達網監測遷飛害蟲的服務產品。通過氣象雷達監測圖形產品和監測反演技術,能更精準地掌握遷飛害蟲的活動規律,為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防熱指南
針對性防控更科學
來源丨四川農村日報
編輯丨季逸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