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野三關向西,路過坪坦村,汽車一路爬山,到黃土坡左轉向南,是緩緩的下坡。行不多時,有一岔路向右,路口立一石碑,上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字樣。沿著這條毛馬路蜿蜒10來分鐘,眼前突然一亮:山崖上“桂花山莊”4個紅色大字燦然入目,眼前寬大的水泥公路引領我們到達山莊。
不為茶敘,不為飯局,也不為夏天到來提前尋找一處避暑勝地。我們此去的目的,就是要見見久聞大名卻緣慳一面的植物界活化石,大名珙桐,民間叫它鴿子樹。它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植物學中稱為“孑遺”,人類孤兒的意思。孑遺植物都是在地球重大惡劣氣候條件下幸存下來的寶貝,帶著遠古此類植物的重要特征,因此才享有活化石的美譽。
這地方是清太坪鎮核桃坪村三組,女主人叫桂花,“桂花山莊”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這位改革開放年代在廣東打工的湖南武岡妹子,與同在廣東打工的湖北巴東青年譚先生相愛,結束打工生涯回到核桃坪村生活,夫妻倆有一個共同想法:種植一點特色植物,不僅綠化家鄉,更要讓家鄉在這些特色植物的名聲里,聲名遠播,借此帶動鄉村建設,為鄉親們作些綿薄貢獻。
查資料,請教內行,他們決定種植紅豆杉和珙桐。
這里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站在前坪東望,萬山翠綠或墨綠,屋后是譚家的一座自留山。自留山北,自然形成一個天坑,千萬年來,山上腐殖泥土在天坑里沉積,形成一片肥沃的田園。這里海拔1200米,夏天涼爽如春,冬天肆虐的北風有他山阻擋,正好適合珙桐繁育生長。
夫妻倆如燕子銜泥,20年前開始繁育珙桐,年年付出心血,如今300多棵珙桐,胸徑都有碗口粗,株株高達8米以上。
當下正是珙桐開花的季節,我們一行可是飽了眼福。有幾棵先花的珙桐,枝葉間“棲”滿白色“鴿子”,春風吹來,這些白鴿和樹葉一起翩翩起舞,襯以白天藍天,栩栩如生而詩意盎然。
我撫摸著珙桐枝干,心生愛憐情感。10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大約還在海里,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生長著這種植物,沒想到第四紀冰川到來,珙桐家族大部分滅絕,只留下極少珙桐,避過了災難,帶著先祖的信息密碼,延續著珙桐家族的血脈,頑強地扎根于四川和湖北山區。
它們又遇到了桂花和她的丈夫,于是,一片頗具規模的珙桐林,就繁衍在巴東縣清太坪鎮的崇山峻嶺之中,株株綠云蓊翳,林間“白鴿”群群。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對于個人來說,不能買賣。夫妻當初種下的是情懷,待它們長到可以賞花的樹齡,便有兩個價值值得重視。一個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觀花;一個是相關科研部門,可以把這片珍貴的林子作為科研繁育基地,讓“孑遺”的它們,開枝散葉,家族興旺。
桂花小妹表示,她和丈夫商量好了,愿意把這片林子無償捐獻給相關科研院所,為國家貢獻一份綿薄。聯系電話:15272933966。
看完珙桐我們才參觀桂花的家。前三年老屋翻修,如今已經是三層樓房,為客人前來避暑準備了很多高級房間。據說夏天這里非常涼快,適合避暑康養。
小資料:
珙桐(gǒng tóng)為落葉喬木,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可生長到15~25米高,葉子廣卵形,邊緣有鋸齒。本科植物只有一屬兩種,兩種相似,只是一種葉面有毛,另一種光葉珙桐是光面。色花奇美,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只有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幸存下來,成為植物界的“活化石”,被譽為“中國的鴿子樹”,又稱“鴿子花樹”、“水梨子”,野生種只生長在中國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邊地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