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斯坦尼斯拉夫·普里奇,翻譯/袁良丞,校對/觀察者網 陳佳芮】
俄羅斯將與中亞和南高加索國家的合作視為其外交和國內政策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這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俄羅斯與該地區國家的現代關系建立在與鄰國長期互動的歷史基礎上,這些鄰國最初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后來又成為蘇聯的一部分。
在蘇聯時期,該地區成功建立了一個統一的金融、經濟和基礎設施體系,形成了共同的經濟活動標準、規范和規則,以及統一的勞動力分配體系。因此,在蘇聯解體后,維持一個共同的經濟空間成為維持貿易額、增加工業合作的必要條件。
俄羅斯與中亞和里海地區的邊界為發展區域互聯互通項目提供了機會,這些項目包括了從運輸走廊到通往中國、土耳其、伊朗、印度等地的管道網絡。俄羅斯與中亞和里海地區國家合作的最重要因素是其地緣戰略位置。這兩個地區在確保俄羅斯南部邊境安全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歷史上,主要得益于俄羅斯的努力,該地區已經發展出一個完整體系,包括聯合軍事設施和基礎設施的系統(例如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框架內的設施)、統一的防空系統、禁止非本地區軍事設施存在的區域,以及與該地區各國簽署的雙邊安全協議擴展系統。
2023年11月26日,俄防長紹伊古表示,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已建立聯合防空系統俄羅斯衛星通信社
從社會和政治空間的角度來看,俄羅斯、中亞和南高加索是一個免簽證區域(土庫曼斯坦除外),移民流動體系穩定,主要流向俄羅斯。因此,該地區的任何危機和沖突都會以移民潮激增、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輸出的形式直接影響俄羅斯本身。
因此,莫斯科必須與該地區國家保持高度政治互信,并通過立法框架建立聯合行動的機構,以協調應對安全挑戰,這一點至關重要。
基于這種深度的相互依存關系,俄羅斯外交努力通過建立機構和形成監管框架來確保安全。在俄羅斯的綱領性文件中,自1993年首次通過《外交政策概念》以來,后蘇聯空間一直占據優先地位,盡管該地區的實際重要性并不總是與其綱領性地位一致。
2022年2月開始的特別軍事行動(SMO)以及隨后與西方關系的系統性惡化,標志著俄羅斯與歐亞國家的關系迎來轉折點。在短時間內,俄羅斯重建了與其鄰國的關系,增加了它們在外貿中的份額和重要性,加強了政治和經濟聯系,并在交通、能源和投資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戰略項目。這些努力使俄羅斯能夠在外部因素不利的情況,維持甚至增強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2022年之前與歐亞國家的關系
20世紀90年代,盡管中亞與俄羅斯相互依存度很高,但由于俄羅斯自身的社會經濟問題,中亞并未成為俄羅斯外交政策的重點。與該地區國家關系的第一階段是在 2000 年之前,這一時期代表著 “文明的離婚”,后蘇聯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體系上分道揚鑣。
與此同時,新型國際關系模式的國際法律框架在這一時期形成。獨立國家聯合體(CIS)成為多邊對話的主要平臺,其在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緩解“離婚”帶來的沖擊。在獨聯體框架下的政治互動模式本質上較為被動和保守,主要依賴蘇聯時期遺留的政治經濟紐帶進行合作,并沒有啟動新的形式和機制來增強互動。
獨聯體國家外長理事會會議在莫斯科舉行,討論各領域合作問題央視新聞
2000年,弗拉基米爾·普京上臺后,俄羅斯在歐亞地區的政策明顯提速。在他擔任總統的第一年,他訪問或接待了所有中亞和南高加索共和國的高級代表團。這種對話的強度至今未減:俄羅斯和該地區國家的領導人定期在雙邊和多邊場合會晤。因此,最高級別的個人對話是俄羅斯在該地區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在加強外交活動的同時,俄羅斯還對主要戰略文件進行了修訂。2000年7月,通過了最新的《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概念》,包括中亞共和國在內的獨聯體國家被明確為外交政策層面的優先方向,這為區域合作注入了新動力。
新的多邊倡議也應運而生:2000年,歐亞經濟共同體(EurAsEC)成立,其中包括了除土庫曼斯坦、亞美尼亞和白俄羅斯之外所有的中亞共和國。該組織旨在確定獨聯體成員中最有興趣深化經濟關系和加強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核心國家。該組織旨在聚焦那些對深化經濟關系最感興趣的獨聯體成員國,并加速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歐亞經濟共同體成為后續更為精準一體化的制度基石,從2007年至2010年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關稅同盟,到2010年至2014年的單一經濟空間,再到2014年最終成型的歐亞經濟聯盟(2015年歐亞經濟聯盟吸納了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
在這一時期,一體化進程促進了該地區國家領導人之間的高水平政治溝通。除經濟問題的對話外,安全領域的討論也在繼續。
最初,俄羅斯支持美國和北約2001年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西方盟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存在開始被視為與俄羅斯利益相沖突。支持這一論點的論據是,美國軍方使用了該地區的基地,這會擴大美國的影響力,并間接鼓勵了“顏色革命”,特別是在2005年的吉爾吉斯斯坦。
在瑪納斯機場,美軍使用大型C-17運輸機為阿富汗前線運送部隊和物資BBC
因此,俄羅斯開始采取措施,逐步關閉美國的軍事設施,主要是瑪納斯空軍基地。通過密集的政治對話,到2014年,吉爾吉斯斯坦關閉了國家機場的美國空軍基地。同年,吉爾吉斯斯坦加入歐亞經濟聯盟,通過調整立法以適應聯盟的要求和標準,將與俄羅斯及其他伙伴的關系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與此同時,俄羅斯加強了與烏茲別克斯坦的合作。自2016年伊斯蘭·卡里莫夫去世后,烏茲別克斯坦由長期擔任總理的沙夫卡特·米爾濟約耶夫領導。作為新任領導人,米爾濟約耶夫迅速調整了烏茲別克斯坦的外交政策,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俄羅斯已成為烏茲別克斯坦最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之一,是其主要貿易伙伴和最大投資者。
考慮到歐亞一體化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烏茲別克斯坦于2020年12月以觀察員身份加入了歐亞經濟聯盟。
安全是合作的基礎
盡管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內部政治薄弱且面臨復雜的內部問題,但它仍然是中亞和里海地區所有危機和沖突中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和調解人。
直到2000年代,俄羅斯一直守衛著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南部邊界,確保它們在阿富汗危機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保持安全。俄羅斯作為主要調解人和擔保人,參與了解決1992年至1997年塔吉克斯坦內戰的問題。它還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沖突,以及格魯吉亞和阿布哈茲、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的沖突中充當雙邊或多邊調解人。
在中亞安全體系中,除了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框架內的合作,還存在與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雙邊安全協議,這些協議允許靈活和迅速地應對該地區的各種安全挑戰。
例如,2021年8月美國及其盟友從阿富汗撤軍后,中亞邊境再次面臨不穩定的威脅。為了應對阿富汗帶來的風險,莫斯科與其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成員國和非成員國烏茲別克斯坦,在該地區南部邊界進行了一系列演習,為阿富汗可能的威脅做好聯合行動的準備。
俄羅斯在維護中亞安全與穩定方面的負責任態度,以及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安全體系的有效性,在哈薩克斯坦的局勢中得到了顯著體現。
2022年1月,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維和部隊迅速介入,平息了猖獗的抗議活動,穩定了哈薩克斯坦局勢。很大程度上,由于部署了快速反應部隊,該組織在短短幾天內便使局勢恢復正常,并協助哈薩克斯坦執法機構恢復了阿拉木圖等主要城市的秩序。
俄羅斯在該地區部署了多個軍事設施,這些設施是區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塔吉克斯坦的201基地和吉爾吉斯斯坦坎特市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空軍基地等。所有這些都是整個地區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合作組織(SCO)是歐亞地區安全體系中另一個涉及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年,隨著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原有的《上海協定》,原來的“上海五國”機制升級為正式的綜合性國際組織,其職能范圍也擴展至共同維護地區安全、合作應對極端主義、恐怖主義與分裂主義這三大挑戰。
上合組織系統性地解決包括毒品走私、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在內的重大區域問題。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所有成員國定期組織演習,并通過特種部隊和執法機構開展緊密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及其他安全威脅。
央視新聞截圖
與此同時,上合組織與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之間的互動產生了積極的協同效應。第一個組織側重于更廣泛的歐亞層面,為聯合應對區域安全挑戰,制定建設性的政治議程,而后者則是地區安全體系的執行部分,擁有更為完善的機制來保障內部政治安全和應對外部威脅。
特別軍事行動與關系的新階段
毫無疑問,俄羅斯與中亞和南高加索國家互動的新階段始于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特別軍事行動。西方制裁使俄羅斯與該地區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合作復雜化,威脅到了俄羅斯與其戰略關系。
在次級制裁威脅的背景下,俄羅斯在歐亞地區的地緣政治伙伴,比如中國、土耳其、波斯灣國家,以及其競爭對手,主要是歐盟、韓國等國家都更加活躍。2022年至2024年期間,各種形式的地區峰會達到頂峰。特別是“中亞+1”形式的峰會,成為推動該地區國家多元化外交關系和強化多向外交政策的重要動力。
另一個影響俄羅斯與中亞關系的意識形態因素是,某些地區精英將本國與烏克蘭類比,擔心俄羅斯可能在中亞和南高加索采取強硬措施。西方的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等具有地區影響力的媒介正在積極推動這一話題。
然而,即使在西方施壓和俄羅斯競爭對手加劇地緣政治項目的情況下,莫斯科與該地區關系的戰略性質并未改變。相反,在過去三年中,俄羅斯系統地加強了與該地區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投資往來。
首先,基于信任的最高級別政治對話正在快速發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與該地區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接觸次數,通常超過歐亞國家領導人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競爭對手的接觸總和。莫斯科仍然是該地區國家的主要外部伙伴,并在中亞國家的選舉及其他政治進程中扮演著最重要的外部“合法性確認者”的角色。
政治互動的制度框架通過一體化進程得以維持。多種合作形式并存,包括更具包容性但約束力較弱的獨聯體、經濟一體化的歐亞經濟聯盟以及以安全為重點的組織如上海合作組織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再加上雙邊協議和廣泛的立法框架,為對話和合作創造了穩定的基礎。
此外,區域和部門層面發達的聯絡體系使俄羅斯成為戰略伙伴。這些因素使莫斯科能夠構建統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為對話和合作奠定穩定的基礎。相較于地區內的其他外部力量,如中國、土耳其和西方,莫斯科掌握著最廣泛的工具,包括那些具備均衡且詳盡法律框架的機構,用于深化多邊合作。
近年來,俄羅斯已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合作伙伴和能源安全保障者。2022年12月,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訪問莫斯科期間宣布的“三方天然氣聯盟”項目是最具突破性和前景的項目,該項目不僅可以顯著提升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能源安全,還可能惠及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
事實上,該地區已具備供應天然氣所需的基礎設施:“中亞-中心”天然氣管道系統,最初是為將中亞天然氣供應到俄羅斯和歐洲國家而建。對哈薩克斯坦來說,成立“三方天然氣聯盟”將解決國內天然氣短缺的問題。
因此,根據哈薩克斯坦能源部的預測,2023年天然氣缺口將達17億立方米。根據該國能源部長博拉特·阿克丘拉科夫的說法,哈薩克斯坦正在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就增加天然氣采購進行初步談判。具體數量將取決于該國氣化計劃的速度和規模。最早在2025年,每年的供應量就可能達到40億立方米,未來則可能達到100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哈薩克斯坦地區的天然氣化水平非常低,特別是在該國北部和東部地區。實施三方合作計劃,不僅能讓哈薩克斯坦從俄羅斯向烏茲別克斯坦運輸原材料的過境費中受益,還能部分解決其北部和東部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問題。
哈薩克斯坦能源部計劃從俄羅斯接入天然氣管道,向哈國東北部地區供應天然氣彭博社
烏茲別克斯坦當前面臨嚴峻的天然氣短缺問題。考慮到該國80%的電力來自天然氣發電廠,以及其天然氣化工產業的蓬勃發展,穩定供應天然氣已成為當務之急。在其鄰國中,只有俄羅斯和土庫曼斯坦能夠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需求,而后者已經將其大部分天然氣用于國內消費和對華出口。因為國內消耗量大以及對華供氣承諾,土庫曼斯坦的供應能力已相當有限。
因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的天然氣聯盟的潛在受益者包括該地區的鄰國——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在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已經是當地天然氣運輸系統的所有者,以確保其天然氣供應。
由于烏茲別克斯坦直到最近還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主要原材料供應國,所以俄羅斯向該地區出口原材料,特別是對烏茲別克斯坦的出口,將確保吉爾吉斯斯坦的需求得到不間斷的直接供應。
對中亞國家來說,核能發電是一個極具前景且可靠的長期電力來源。
該地區擁有豐富的鈾礦儲量,其中哈薩克斯坦是全球最大的鈾供應國,市場份額達42%。加上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已有的燃料加工設施,以及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技術實力,滿足了從提取、加工到在該地區建設多個核電站的條件,這為核能領域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礎。
烏茲別克斯坦的核電站建設項目進展最為迅速。2024年5月,普京總統訪問塔什干期間,雙方簽署了一項協議,計劃在2033年前建設6個總容量為330兆瓦的小型核電站。就核能問題舉行全民公投后,哈薩克斯坦也在考慮建設核電站的可能性,并選定在巴爾喀什湖附近建設核電站。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也被視為潛在合作伙伴之一。
2024年5月,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沙夫卡特?米爾濟約耶夫在塔什干在會談結束后簽署了聯合聲明俄羅斯衛星通信社
吉爾吉斯斯坦也有計劃在其領土上建設小型核電站。特別是,2023年1月,該國能源部長表示,正在考慮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合作建設兩座小型核電站,每座容量為55兆瓦。
為減少這些國家與俄羅斯合作,威脅對其使用次級制裁在實踐中收效甚微。西方公司的成功之處在于直接削減了銀行業務的合作。俄羅斯銀行被迫出售其在該地區的資產并縮減業務規模。
這些國家在西方壓力下拒絕使用俄羅斯的Mir支付系統。同時,在經濟方面,盡管面臨制裁威脅,但自2022年以來,俄羅斯與歐亞地區所有鄰國的貿易顯著增加,保持了其作為該地區最重要貿易伙伴和投資者的地位。
在哈薩克斯坦,有俄羅斯參股的企業已達2.3萬家,占所有外資參股企業的50%以上;在烏茲別克斯坦則有3000家,約占外資企業總數的25%。
在人文和教育合作方面,俄羅斯依然是該地區最重要的伙伴。目前約有20所俄羅斯大學的分校在該地區運營,所以對中亞國家學生來說,俄羅斯大學及其在該地區的分校是重要的外部教育服務來源。
在教育移民方面,俄羅斯仍然是申請者的主要目的地,哈薩克斯坦約有10%的學生就讀于俄羅斯大學。這意味著,對于相當一部分中亞青年來說,俄羅斯仍然是一個有吸引力、有前途的伙伴,它提供的教育和文化體系值得信賴,他們愿意將自己的未來與之聯系在一起。
因此,憑借自身優勢和該地區多元化外交政策及經濟關系的迫切需求,自2022年2月以來,俄羅斯不僅保持了其影響力,還加強并深化了與中亞和南高加索國家的合作。此外,通過利用該地區對投資和技術的強烈需求,特別是在能源領域的需求,俄羅斯可以繼續通過提供一系列戰略項目來鞏固其關鍵伙伴地位。
西方試圖通過單純的威脅制裁來阻礙中亞、南高加索國家和俄羅斯深化合作,但卻沒有提供可行的替代項目或市場,這種嘗試在很大程度上失敗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