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那么多的用人單位不喜歡 35 歲以上的員工呢?甚至有些公司的年齡歧視已經到 28 歲了。但凡年齡超標,面試時人家就會說:“我們的團隊十分有青春活力,我們很少用像你這個年紀的員工?!闭f起來也挺有意思,35 歲要經驗有經驗,要閱歷有閱歷,要體力也有體力,這個年紀對任何人來講都應該是黃金年齡,可為什么對用人單位和企業來講卻不是這樣呢?
首先,對于用人單位而言,除非自身的經驗和閱歷能給公司、給用人單位實實在在帶來利潤,否則,基本就只看性價比。只看性價比的話,就很明顯了,35 歲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年輕人一天能上 10 個小時甚至 12 個小時的班,而 35 歲的人可能真做不到。他們有房貸、車貸,還要賺錢養娃,所以工資太低就難以生存。
而且 35 歲了,精力方面確實無法和二十一二歲的年輕人相比。所以在用人單位看來,年輕人工作效率更高,工資要求更低,也更能接受高強度的工作。站在企業的角度看,35 歲員工的性價比確實比不上二十一二歲的年輕人。
當然還有一個觀點,就是說 35 歲的人有經歷、有閱歷,還有近 10 年甚至十多年的工作經驗,那這么多工作經驗難道不值錢嗎?其實這種說法不太準確。現在的企業習慣搞一套 SOP,也就是標準化操作流程,會把工作做得極其細分。
對于多數打工人來講,不是有十幾年的經驗,而是在一個崗位干了一天活,重復了十幾年而已。一旦自己有個頭疼腦熱,或者年紀大了工作效率上不去了,那么企業換一個新人,上崗培訓幾天,同樣可以完成自己干了十幾年的工作。所以這種工作經驗嚴格來講確實沒啥用,無法變現,也沒什么不可替代性。
人人都追求穩定的工作,追求安全感,厭惡風險、排斥風險是人類的本能,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本能,導致我們自己“殺死”了自己。如果是在體制內有鐵飯碗,那沒得說??墒怯卸嗌偃嗽谌缃袼蚕⑷f變的年代,把私企的工作當成鐵飯碗來干呢?這一干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在這么長的時間里,自己的成長卻極為有限,然后因為年紀大了就被人家干掉了,這基本就是多數打工人的現狀。
沒錯,打工的收入確實很穩定,但這種穩定非常危險,風險后置,是逃避了當下的風險,把這些風險放到后面,放到自己年紀大的時候去處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大家回看一下前 30 年的情況,會發現沒有什么工作是真正穩定的。ETC 的出現,打破了高速收費員鐵飯碗的神話;物流快遞民營化,也打破了農村郵遞員的鐵飯碗;再說如今新生兒數量越來越少,也打破了目前老師的鐵飯碗。
所以說變故始終都在那兒,工作能不能干一輩子,還真得看運氣。但目前的情況是,地產經濟已經翻篇了,新的風口、新的紅利經濟還沒來,所以說,我們正處在一個特殊的經濟周期內,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我們目前的經濟形勢,那就是“僧多粥少”。這下您清楚為什么很多企業不喜歡用 35 歲的員工了吧,企業用人是不摻雜任何感情的,只考慮性價比,一旦你這顆螺絲釘松動了,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生產效率了,那最經濟的做法一定是換一顆新的螺絲釘,而不是去修復你原本這顆松動的螺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