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來一局?”1953年秋日的十三陵郊外,彭德懷突然停住腳步,手指在空氣中劃了個棋盤。朱德瞇起眼瞅了瞅遠處的山巒: “要得,不過得賭個東道。”鄧小平抱著胳膊笑而不語,順手把兒子鄧樸方往樹蔭下拉了拉——這場棋局尚未開枰,便已有了戰(zhàn)場般的硝煙味。
這副被磨得發(fā)亮的黃楊木象棋,見證過中國革命史上最特殊的友誼。1928年井岡山會師時,朱彭二人初次對弈就鬧出過動靜。炊事班長老周記得,彭德懷輸棋后把棋子拍得震天響: “再來!這次定要活捉你這'老帥'!”朱德慢悠悠撿起蹦到灶臺上的 “馬”: “下棋如打仗,莫急莫急。”
棋盤上的廝殺暗合著戰(zhàn)場風(fēng)云。1934年湘江血戰(zhàn)后,彭德懷揣著半副殘棋找到朱德: “老總,給咱紅軍留點種子吧。”兩人在油燈下復(fù)盤,竟從第五次反圍剿的敗局里悟出了運動戰(zhàn)精髓。那枚被彭德懷攥出裂痕的 “車”,后來成了四渡赤水時的沙盤推演道具。
最驚心動魄的一局發(fā)生在1940年太行山。日軍掃蕩前夕,彭德懷擺開棋盤: “老總,這次我執(zhí)紅。”朱德摸著缺角的 “相”笑道: “你攻我守,正好練練破襲戰(zhàn)。”三天后的關(guān)家垴戰(zhàn)役,彭德懷用 “連環(huán)馬”戰(zhàn)術(shù)全殲岡崎大隊,捷報傳來時,朱德正把 “卒”拱過楚河: “看,我的小兵也能成精!”
1953年的這盤棋卻透著別樣輕松。彭德懷剛摘下朝鮮戰(zhàn)場的硝煙,朱德特意選在秋高氣爽時邀他郊游。參謀們抬來的行軍床當(dāng)棋桌,鄧小平撿了根樹枝在地上畫棋盤。彭德懷的 “炮”剛架上河界,遠處突然傳來鄧樸方的驚呼——他捉住的蟋蟀跳進了棋局。
“好你個彭銅錘,打仗時搶主攻,下棋還要先手!”朱德按住彭德懷想悔棋的手。彭老總脖子一梗: “你那'象'早該被我吃了!”鄧小平笑著打圓場: “觀棋不語真君子嘛。”話音未落,彭德懷的 “車”已撞翻朱德的 “士”,木棋子滾到鄧小平腳邊。
棋風(fēng)如人。朱德走棋時總用三根手指輕捏棋子,像在給戰(zhàn)馬理鬃毛;彭德懷則五指箕張拍子入位,仿佛在指揮部下達沖鋒令。有回兩人在延安棗園對弈,彭德懷的 “炮”砸得太狠,竟把石板棋盤震出裂紋。朱德打趣: “莫把蔣介石嚇醒了。”
這天的棋局終以彭德懷認(rèn)輸收場。他摸著泛青的下巴嘀咕: “定是你趁我喝水的功夫偷挪了'馬'腿。”朱德笑呵呵把棋子收進布袋: “當(dāng)年在井岡山,你不也偷藏過我兩門'炮'?”鄧小平忽然插話: “我看朱老總的'相'飛田字步,倒像咱們的迂回包抄戰(zhàn)術(shù)。”
棋盤上的刀光劍影,浸著四十余年的戰(zhàn)友情。1935年臘子口戰(zhàn)役前夜,彭德懷把自己最后半塊青稞餅塞給朱德;1947年轉(zhuǎn)戰(zhàn)陜北時,朱德替高燒的彭德懷連值三夜崗哨。就連這副象棋,也是1949年進城時彭德懷用繳獲的勃朗寧手槍,跟琉璃廠掌柜換的。
收拾棋具時,彭德懷突然從兜里掏出個油紙包: “嘗嘗,朝鮮老鄉(xiāng)送的打糕。”朱德掰了半塊遞給鄧小平: “當(dāng)年在井岡山,潤之同志說過,革命者要能文能武。”三位老帥相視而笑,山風(fēng)吹散了棋子上的松香氣息。
回程的吉普車上,鄧樸方擺弄著撿到的 “兵”棋子問: “爸爸,朱爺爺為什么總讓這個小卒子?”鄧小平望著后視鏡里漸遠的十三陵: “過河的卒子頂車用,就像咱們千千萬萬老百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