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系ZiS-43自行高射炮,戰斗權重:歷史/全真2.7,街機娛樂4.0,在更新1.65”武士之道“中引入。是蘇聯為了增強防空能力而在1942年11月研發的一款半履帶式高射炮,但由于某些原因最終沒有投入量產,只制造出了這一輛原型車。
防護方面,該車基于ZiS-42M半履帶車,其長度在5.5米左右,寬約2米,高約2.3米,戰斗全重8.7噸。駕駛室由10毫米厚的傾斜軋制均質鋼裝甲板保護,能在一定程度上與小口徑武器和彈片;武器配備了一個15毫米厚的軋制均質鋼裝甲護板,可保護炮手等免受輕武器攻擊。然而,車體底部除駕駛艙底部有10毫米裝甲外,其余部分無裝甲防護,容易受到各種攻擊,且整體裝甲較薄,面對大口徑火炮或反坦克武器時防護能力有限。
機動方面,搭載90馬力發動機,功重比為10.34馬力每噸。最大前進速度35千米每小時,最大后退速度8千米每小時。轉向方式為制動差速加前輪偏轉,最小轉彎半徑3.4米;同時采用板簧加垂直渦殼彈簧懸掛,在越野時能一定程度保證車輛的穩定性和通過性,可適應多種復雜地形。
軍備方面,裝備一門37毫米61-K型機關炮,彈藥基數260發,采用5發壓彈板供彈,重裝填時間1秒,單管射速160發每分鐘。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轉速30度每秒;垂直射界為85度/-5度,垂直轉速20度每秒。100米垂直穿深68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6毫米。同時,主炮左側同軸配備瞄準鏡,倍率為1.9到3.5,無夜視儀,在夜間或低能見度條件下作戰能力受限。
總的來說,其主炮威力猛、仰角較大,在對付輕型裝甲和低空飛行的目標時都有不錯的殺傷效果;且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能在多種地形條件下作戰。然而,其整體裝甲厚度較薄,在戰場上生存能力較弱;還有機動相對不足,主炮俯角較小和方向機與高低機轉速較慢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戰效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