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現在”,可能只是大腦的幻覺
??????????????????????????????????????????????????????????????????????????????????????????????????????????????????????????????????????????????????????????????????????????或許,手機屏幕上跳動的數字、日歷上畫滿的圈圈,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時間”可能根本不存在?無意間觸碰到了一個終極命題:人類所創造的時間,到底是本來就有的,還是集體幻覺?
時間是我們編的故事?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像螞蟻這種昆蟲,它們并沒有 “時間” 這一概念,它們的行動路徑往往要依靠信息素加以標記。植物同樣沒有對 “時間” 的感知能力,可是它們卻能夠精準地于春天綻放花朵。人類執著于把地球自轉一圈定義為“一天”,公轉一圈定義為“一年”。《時間簡史》中有句名言:“時間不過是人類用以描述變化的工具罷了。”仔細想想,我們常說的“過去”“現在”“未來”根本經不起推敲。當你正在閱讀這句話的時候,你可知道,視網膜接收光子大約需要 0.00000004 秒,而大腦處理信息還需要 0.02 秒呢。如此一來,我們所謂的 “現在”,實則是一種帶有延遲性的幻覺。神經科學家指出,人類對時間的感知會被情緒波動所左右。當一個人在等待心愛的人時,短短 5 分鐘就覺得好像長達 1 個小時;然而,當他們沉浸在游戲里面時,1 個小時卻好似僅僅 5 分鐘。
那些看似矛盾答案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在光速飛行的飛船里,時間會比地球慢。1971 年,科學家將原子鐘攜帶在飛機上面,等到飛機降落之后,竟發現該原子鐘相較于地面時鐘慢了 0.00000018 秒。這一現象毫無疑問是證明時間的確會 “變慢”的有力證據。但更詭異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時間誕生于138億年前那個奇點爆炸的瞬間——如果爆炸前沒有時間,爆炸后時間為何能無限延伸?量子力學又更添混亂。2023 年東京海關發生的 “陶樂德國事件” 在科學圈再度引發熱議:一名男子篤定自己來自 “陶樂德國”,甚至能夠道出這個并不存在的國家的經緯度。此事不禁使人聯想到愛因斯坦提出的 “平行時空” 假說 —— 難道每個瞬間都在分裂出嶄新的時間線嗎?但至今沒人能證明,就像沒人能找到穿越時空的“蟻人”。
時間當真處于流動之中嗎?
早在 19 世紀,哲學家柏格森就提出了質疑:時間并非像河流那般延綿不斷,而是由無數瞬間的碎片組合而成。例如,當你翻開相冊時,每張照片都可以說是獨立的畫面,可大腦卻強行把它們串連成一個 “故事”。現代腦科學研究也為此觀點提供了佐證:海馬體憑借記憶碎片構建起 “時間感”,一旦海馬體遭受損傷,人就會失去對時間順序的判斷能力。或許,宇宙自身未必存在時間這一概念。2024 年的引力波探測表明,在遙遠星系碰撞所產生的波動之中,并無 “先后順序” 這一特性。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于《時間的秩序》一書中寫道:時間不過是人類為了理解世界而創設的一種模型,恰似以星座來闡釋星空那般。
為何我們需要時間?
我們需要時間,去賦予事件意義。原始人依據日升月落來安排狩獵活動,農民憑借節氣進行播種,而我們現代人要借助日程表去管理自己的人生。但代價是什么?焦慮癥患者總在追趕時間,拖延癥患者對抗時間,社交媒體上的“實時更新”讓我們活在永恒的當下。或許該學學古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時,根本不在意幾點鐘。時間可能不存在,但你的生活必須存在。如果時間只是幻覺,搶紅包的緊迫感還重要嗎?科學家仍在對時間的本質爭論不休,然而你我卻早已憑借時間編織出了整個人生。或許,誠如愛因斯坦所言:“過去、現在、未來的區別,不過是一種頑固的幻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