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上午,由東方出版中心主辦的讀者開放日暨“背包里的星光:《輕履者行遠》新書分享會”在中版書房舉行。《輕履者行遠》是西安財經大學青年教師高煜的自傳體小說,記錄了她從乳腺癌確診到生命最后這三年的歷程。這部作品是高煜用驚人的意志力與命運展開對話的見證。書中既有“生為飛蛾,若是不敢撲火,這宿命憑什么壯闊”的鏗鏘宣言,也不乏對親情羈絆、教育理想的細膩剖白。正是這些真摯的文字,展現了高煜在困境中堅守生命、熱愛生活的勇氣與力量,引發(fā)了文學界與讀者的深切共鳴。
活動現場,作家簡平、上海大學陳曉蘭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文貴良教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孫晶教授等嘉賓紛紛發(fā)表感言,分享他們對《輕履者行遠》的深刻閱讀體驗,并從各自的視角出發(fā),探討了生命、文學、教育與愛的多重意義。
《輕履者行遠》,高煜 著,東方出版中心2025年出版
向死而生,拷問生命的意義
復旦大學哲學社科科學領域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思和為該書作序。“從高煜最后的三年生命軌跡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是有意識地‘向死而生’,即已經獲知了命運終結,她仍要奮起抗爭,要放大生命‘活著’的每一天的時間內涵,用‘死’來激活生命內在的活力。”陳思和教授認為,這每一步的掙扎與奮力,都是極其艱難且無比英雄的,令人欽佩。
高煜生于1983年,從小就成績優(yōu)秀,性格陽光,才華橫溢,是令家長們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后留學英國,成為高校教師,科研與教學成果出色,深受學生喜愛。同時她還兼任雅思培訓,學生上萬。不幸的是,高煜在32歲那年被發(fā)現癌癥,從此人生被劃上了殘酷的分水嶺。但她自覺抗爭命運,用巨大的勇氣和濃縮的生命熱情去迎接生活的鞭打。她對學生們公布自己的抗癌經歷:兩次手術,七次化療,25次放療。病后每天記日記,已積有41萬字;自駕8萬公里后寫了圖文游記;撰寫這部自傳體小說。又把她自創(chuàng)的“單詞記憶九步法”等雅思教學經驗整理成書出版。她還有很多計劃,例如用稿酬設立獎學金、在云南貧困地區(qū)籌建希望小學,“如果我還有時間……”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新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孫晶回顧了選題立項的緣起,她表示,第一次看到《輕履者行遠》這個書名時,便被深深打動。“人生什么是輕?什么是重?”這本書用溫柔而堅定的文字,回應了這個充滿哲理的思考。孫晶指出,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個人生命的書寫,更像是一面鏡子,反射出我們每個人如何看待自己與世界的關系。她希望,通過這本書,更多人能夠獲得思索的力量與前行的勇氣。
孫晶
心懷大愛,生命成長的英雄之旅
關于如何追尋生命的意義,高煜曾用米蘭昆德拉的話來激勵自己:“小的不朽是指一個人在認識他的人心中留下了回憶;大的不朽是指一個人在不認識他的人心中留下了回憶。如果我能為社會多做一點貢獻,在更多不認識我的人心中留下回憶,做一個大不朽的人,這樣的人生才算是真正有意義的。”
作為同樣經歷過癌癥的康復患者,作家簡平坦言,在閱讀過程中,許多情節(jié)深深觸動了他。他在書中看到了作者對人生持續(xù)的熱愛,并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生命力,要證明“我曾來過這個世界。”文字是她留在世間的生命痕跡,也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給遭遇同樣境遇的讀者以啟發(fā)和激勵。與其他隨筆體、日記體的抗癌作品相比,這部小說對日常細節(jié)記錄的真切生動、題材的沉痛感與文字的輕盈幽默感之間的反差等,使此書具有獨特的閱讀價值。
簡平
簡平指出,高煜的這部自傳體小說不僅是一部有強烈濃度的個人生命經驗的記錄,更是一種由“小我”邁向“大我”的精神旅程。作者并未將重病作為寫作的終點,而是將其作為起點,去探尋如何“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也是小說打動人的地方。一個心中有大愛的人,必將點亮更多世人的生命之光。
孫晶對書的出版表示欣慰:在動畫片《尋夢環(huán)游記》中,令很多人熱淚盈眶的一幕是,一個人只要還被世人記住,他就不會真正地死亡,不會永遠地消失。而高煜這本書的出版,在精神的層面上延續(xù)了她的生命。
來自生命深處的忠告
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曉蘭從女性的角度對《輕履者行遠》進行了解讀。她認為,這部半自傳體的小說,是以孩子的立場創(chuàng)作的一部成長小說,也是一部教育小說。所謂“輕履者行遠”,是作者在32年的短暫人生中,以健康、快樂、生命為代價獲得的啟示,是她對于年輕人的忠告:不要因為年輕無所畏懼而過度透支生命,生活需要規(guī)律,需要放下情緒。“不要做苦行僧,要做輕履者。””人生旅途,行高遠路,做長久人,愛健康才是真正的愛生命。”面對一個年輕生命的夭折,我們應該追問:她為什么過早地離開,她那么熱愛生命、眷戀人世,有一萬個不舍、不甘。
陳曉蘭
作為一位母親和長期從事文學教育的學者,陳曉蘭深感,在與孩子的關系中,我們往往習慣從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成長,卻忽略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理解他們的辛苦與心酸、他們背負的太重壓力與外來期待。我們習以為常的理所當然、被我們忽略、無視的細節(jié)可能在孩子們那里就是大事,就會給他們增加沉重的精神負擔。《輕履者行遠》提醒我們,理解與共情比說教更重要,傾聽孩子的聲音比替他們做決定更為有力。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文貴良認為,《輕履者行遠》是“一本關于勇氣的書”。他指出,作者在面對疾病的終極考驗時,展現出了無比的勇氣與堅持,這份面對死亡的勇氣與精神也從書中傳遞給了每一位讀者。文教授還提到,這本書同時也是一部“警惕之書”。它讓我們重新思考,在現代社會中,奮斗與拼搏是否已成為絕對的價值,我們是否應當思考“如何生活”,而不僅僅是“如何成功”,在理想、奮斗與躺平之間,如何把握好一個尺度,值得當代年輕人深思。
文貴良
作者高煜的母親馬琳女士動情地回憶起女兒生前的點滴。女兒“從小就是讀書種子,生懷英雄主義情懷,重情重義。面對生活的不公和委屈,她始終沒有動搖對人世的愛和信心。這些生活經歷都在書中有真實自然的表達。”高煜臨終時曾說:“書出版了才算真正活過。”作為女兒的守望者,馬琳女士不僅整理了這本書,還完成了女兒的遺愿。她用自己的力量,將一位母親無盡的愛與堅持,傳遞給了所有讀者。
此次新書分享會是東方出版中心為迎接第30個世界讀書日精心策劃的主題活動之一,也是東方出版中心讀者開放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場跨越時空的智識對話中,讀者們不僅與編輯、嘉賓共同見證文字的力量,更通過簽到贈禮、參觀導覽、互動交流等讀者開放日的多元體驗,深度感受閱讀與文化的交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