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特別愛吃豆腐,尤其是贛北地區的人,更是如此,逢年過節,或者是有客人到訪,都會來上一道豆腐菜,不管是燉還是炒,或者是煎味道都出奇的鮮美。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在吃的時候,也總能聞到一股濃郁的豆香味,相當的純粹,而且吃上一次就讓人念念不忘。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再吃豆腐時,卻很難再尋得那股熟悉的豆香味了。是豆腐變了,還是我們的味蕾變得挑剔了?我們村的大爺,做了一輩子豆腐,向我透露了其中的四個現實原因。
第一, 原材料的一個改變
同樣都是豆腐,但是原材料不同,制作出來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以前做豆腐,用的都是自家種的非轉基因大豆,那豆子飽滿,豆香濃郁。
現在不一樣了,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很多豆腐坊都用轉基因大豆了。轉基因大豆雖然產量高、價格低,但豆香味卻大打折扣。
要知道轉基因大豆在種植過程中,為了抗蟲、抗病,往往經過了基因改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豆的原始風味。而且,轉基因大豆的油脂含量較高,做出來的豆腐口感也偏硬,少了那份細膩與柔滑。
據相關機構檢測,非轉基因大豆的蛋白質含量通常高于轉基因大豆,而蛋白質是豆腐香味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原料的改變,直接導致了豆腐豆香味的減弱。
第二,制作工藝的簡化
以前做豆腐,那可是個精細活。從泡豆、磨漿、煮漿到點鹵、成型,每一步都有講究,特別是磨漿,得用石磨慢慢磨,那磨出來的豆漿才細膩,豆香才濃郁。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石磨逐漸被機器所取代。雖然機器提高了生產效率,但也讓豆腐的制作過程變得簡單而粗暴。機器磨漿速度快,但豆漿的細膩度和豆香味卻大不如前。而且,一些豆腐坊為了趕時間,還會省略一些傳統的制作步驟,導致豆腐的品質下降。
堅持用石磨磨漿,雖然產量不高,但豆腐的豆香味卻很明顯。不過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這種基本也很難吃到了。
第三、添加劑的濫用
現在有些豆腐坊,為了延長豆腐的保質期,提高賣相,會加一些化學添加劑。像防腐劑、增白劑、消泡劑等,這些東西一加,豆腐是好看了,但豆香味卻沒了。
添加劑的濫用,不僅破壞了豆腐的原始風味,還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這里也是提醒大家,在購買豆腐時,一定要選擇正規渠道,盡量購買無添加或少添加的豆腐。
第四:市場競爭的加劇
現在豆腐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大家都打價格戰。為了降低成本,一些豆腐坊就會在用料和制作上偷工減料,導致豆腐的品質下降”。
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一些豆腐坊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品質,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然而,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能見效,但長期來看,卻損害了整個行業的形象,也讓消費者失去了對豆腐的信任。
是什么讓曾經的“豆香四溢”變得如此稀缺?是科技的進步,還是人心的浮躁?或許,兩者都有。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忘記,食品的本質是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而不僅僅是追求產量和利潤。豆腐沒有“豆香味”了,這不僅僅是一個食品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