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年,貌若天仙的蒙古寡婦,帶著她的部眾投奔皇太極。看著眼前的美人和財富,皇太極動心了想娶回家,卻怕人說自己貪圖美色。大貝勒代善見狀,道:“大汗娶了她,就是順遂天意!”
這個寡婦是蒙古第35任大汗的福晉,名字叫巴特瑪.璪,姓博爾濟吉特氏。林丹汗是蒙古的最后一任大汗,他一直試圖重新統一蒙古,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可惜的是,內憂外患讓他分身乏術,除了蒙古內部的紛爭,還有明廷和后金的威脅。
明朝在薩爾滸戰役之后一直對努爾哈赤心生忌憚,于是便決定以夷制夷,向林丹汗投來橄欖枝,希望借由林丹汗的手來擊退后金。
林丹汗為了攫取明朝的“賞銀”,壯大自己實力,也意圖采取聯明抗金的戰略方針,而且林丹汗大有趁火打劫之意,從開始約定的每年4000賞銀后,次年又提高到40000兩。
如此,林丹汗開始替明廷守著廣寧城,并且還給努爾哈赤寫信挑釁,妄圖用龐大的蒙古勢力震懾努爾哈赤,還譏諷后金不自量力,威脅他們放別來廣寧城自取其辱。
這封信猶如一個天降炸雷,給后金的將領們炸得一個一個睚眥欲裂,咬牙切齒,大家恨不能生吞活剝了林丹汗。捉不到頭領,甚至打算殺個使臣泄憤。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個是千百年來的規矩。
努爾哈赤那時也明白不能同林丹汗硬碰硬,多個朋友總好過多個敵人。于是,努爾哈赤處理了喀爾喀結盟問題后,便第一時間派人給林丹汗送去誠意,有理有據地給林丹汗分析明廷的處境。
大意無非是明朝已經是強弩之末,沒有必要再為他們效力,而且,努爾哈赤直戳林丹汗的肺管子,問他還記不記得明廷當初滅元后,他們蒙古部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明廷是怎么對待他們的。
話說到這,努爾哈赤又話鋒一轉,希望林丹汗可以和后金聯盟,他們強強聯手一起對抗明朝。
林丹汗舍不得明廷的賞銀,可能還有點其他的政治考慮,扣押了努爾哈赤的使臣,沒給回話。半年后,努爾哈赤聽信了謠言,喀爾喀說林丹汗給努爾哈赤的使臣殺了,努爾哈赤拍案而起是可忍孰不可忍,林丹汗這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于是也殺了林丹汗的使臣。
結果,本來他以為他是受害者,當努爾哈赤的使臣從林丹汗手里逃回來時,“受害者”卻成了掀桌子的人。林丹汗和后金的關系徹底崩塌。
之后,林丹汗一直為統一蒙古做努力,卻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
皇太極遠征察哈爾,林丹汗不敵后金,步步后退,一直逃到了青海,途中部隊潰散,他又不幸染上天花,最后死在了青海。
林丹汗一死,他的遺孀們便立刻領著自己的勢力開始尋找新的歸屬。其中巴特瑪璪接受了部下的建議率先向皇太極示好,帶著馬啊羊啊以及大量的財富來投奔后金。
皇太極在家里聽說此事后心情溢于言表,且不說他個人惦記貌美的巴特瑪璪很久,就是林丹汗遺孀此舉從政治角度講無疑是利后金的。如果皇太極好好安置這第一批投降的隊伍,那么林丹汗的其他遺孀看見后自然也會歸屬。
這樣一個龐大的隊伍如果不能效忠皇太極,那就會成為敵人的力量,這顯然不是皇太極所想的,于是,為了迎接巴特瑪璪,皇太極啟用了高級接待規格——抱見禮。
在《滿洲實錄》中記載,這是一種很親密的禮儀,很隆重,對待貴賓上來就是一個熊抱,以示親愛。
除此之外,皇太極還準備了寶馬良駒獻給蒙古,并賜了豪華的馬鞍,東西是次要的,皇太極所表現出的誠意和態度讓巴特瑪璪等人很滿意。
接風宴上,皇太極命人殺牛宰羊,載歌載舞,他還時不時地拿眼鏡偷看巴特瑪璪。不能否認,雖然是寡婦,卻風韻猶存。皇太極想將她娶到后宮里,但又怕人家說自己的貪財貪色,不僅占人牛羊還占人遺孀。
臣子們看出來皇太極的想法,便站出來說,巴特瑪璪來之前的兩個月,曾經有雌雉飛過來盤旋不走,當時抽到一個上上簽說是皇太極一定會娶到一位美福晉。
結合簽詞,大家認為皇太極娶巴特瑪璪是順應天意。
如此,皇太極借坡下驢,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巴特瑪璪順利入宮被封為淑妃。
后來發生的一切和皇太極所預想的差不多,有了巴特瑪璪的先行,很快林丹汗的其他遺孀們也紛紛前來投奔。其中一個就是林丹汗的大福晉娜木鐘。
不過娜木鐘并不富裕,除了自己年老色衰之外,所帶的家產也很少。皇太極想讓大貝勒代善娶了娜木鐘,但代善死活不要。考慮到娜木鐘是林丹汗的大福晉,地位和影響力不可小覷,最終群臣建議之下,皇太極將娜木鐘也娶了回去。
娜木鐘給皇太極生了一兒一女,一個就是博穆博果爾,封了最高的爵位,另外一個是固倫公主,享受了最高的富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