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這回可算干了件明白事!
就在美國揮著關稅大棒滿世界敲竹杠的節(jié)骨眼上,德國《經濟周刊》突然爆出猛料——新政府聯盟協議里那個針對華為的"華為條款",居然被悄咪咪刪得一干二凈。
這波操作直接把白宮整破防了,氣得美國商務部連夜發(fā)聲明"深表遺憾",可德國人這回愣是沒搭理,活脫脫上演了場現實版"叛逆者"大戲!
這事兒得從4月9日那份協議草案說起,當時文件里白紙黑字寫著:"關鍵基礎設施只能用可信國家零件",明擺著要把中國廠商踢出5G建設。
結果才過24小時,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三黨代表碰頭開了個閉門會,再更新的協議版本里,"可信國家"四個字愣是被抹得干干凈凈,改成了"可信技術標準"。
這手偷梁換柱玩得那叫一個溜,連柏林日報都驚呼:"政治術語的魔法,比哈利波特還神奇!" 要說德國人這次為啥這么剛,看看賬本就懂了。
德國鐵路公司內部文件顯示,要把現有華為設備全拆了得花4億歐元,相當于給全德人民每人發(fā)5歐元紅包。
更肉疼的是德國電信,人家掐指一算:真按原計劃在2030年前換完設備,不僅要多掏30億歐元,5G建設進度還得倒退五年。
這買賣擱誰身上都得掂量掂量——總不能為了美國的面子,把自家錢袋子捅個窟窿吧? 其實華為的技術實力才是硬道理。
全球5G必要專利占比18%的含金量,可不是靠嘴皮子吹出來的。慕尼黑地鐵做過實測,華為基站的信號穿透力比某北歐品牌強出兩倍不止,在地下20米都能流暢刷短視頻。
難怪柏林電信工程師私下吐槽:"不用華為?那德意志的5G真要變成'五龜'速度了!" 最打臉的還是美國自己。
當年蓬佩奧滿世界嚷嚷"用華為就斷情報共享",結果《金融時報》最近爆料,歐盟官員現在出差美國都自帶一次性手機,防美國竊聽比防華為還上心。
想想2013年斯諾登曝光的"監(jiān)聽默克爾手機"丑聞,德國人這回算是徹底想通了——防賊防了半天,原來賊就在華盛頓! 這波操作引發(fā)的連鎖反應才叫精彩。
意大利電信立馬放風要重新評估5G招標,西班牙電信更是直接喊話:"我們也要學德國搞技術標準!"
倫敦金融城的老錢們看得直拍大腿:"早知今日,當初何必跟著美國瞎折騰?現在換設備花的英鎊,夠建三個溫布利球場了!"
回頭看看華為這五年過的什么日子,真應了那句老話:是金子總會發(fā)光。
從2019年被列入實體清單,到如今拿下全球通信設備市場31%份額,硬是把美國的技術封鎖撕開個大口子。
埃森哲的報告說得好:"當中國制造遇上德國工藝,產生的不是火花而是核聚變。"魯爾區(qū)的5G智慧工廠里,華為設備配西門子機床,生產效率直接飆升40%,這活廣告比開一百場發(fā)布會都管用!
美國現在可謂相當尷尬,當年特朗普政府逼著歐洲站隊的威風早沒了,現在連英國軍情六處都承認:"完全排除華為既不現實也沒必要"。
這場持續(xù)五年的5G攻防戰(zhàn),終以市場選擇戰(zhàn)勝政治操弄落下帷幕,難怪慕尼黑啤酒節(jié)上有人舉著華為手機高喊:"Prost(干杯)!為了技術無國界!"
說到底,德國刪除"華為條款"就像網友神評論:"在數字時代還玩冷戰(zhàn)思維,活該被5G速度打臉",從"可信國家"到"可信技術",變的不僅是四個漢字,更是全球科技博弈的新規(guī)則。
正如柏林工業(yè)大學那位教授在推特寫的:"當政治讓位于專業(yè)主義,人類才能真正觸摸未來。"這話說的,比萊茵河畔的朝陽還透亮!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