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灑起錢來,阿拉伯人都得甘拜下風。
2022年,全球航空領域爆出一則驚天大新聞。印度的塔塔集團直接砸出千億美刀,向美國波音和法國空客訂購了500架以上的噴氣式飛機,刷新了世界紀錄。
要知道,在世界民航領域,購買20架飛機就已經是尊享VIP待遇的大客戶,100架飛機足以讓航空巨頭把你的照片當作財神爺每天“三跪九叩”,500架是什么概念,根本無人敢想。
(印度的塔塔集團)
而更讓人不敢想象的是,在完成這筆大訂單之后,塔塔集團又意猶未盡,先后在2023年、2024年加大投入,最終將這個數字提升到了1040架。
但就是這樣一個“財神”,卻因為提出了一個對比中國的要求,致使空客和波音公司的老板一度愁上眉頭,偏偏發愁的理由又不能明說。
印度方面的要求
印度方面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引進飛機的時候,再引進相關的生產線。
畢竟,當年中國引進空客時,便引進了空客的生產線,為國內的航空業服務。
印度覺得,雖然自己的經濟實力不如中國,但畢竟也是全球第五的存在。
再加上入主印度航空業的塔塔集團信心勃勃,發誓要帶印度航空業起飛,那么這個自比“印度三星”的超級財閥,帶著超過千億美元的“鈔能力”登門拜訪,空客實在難以拒絕。
(塔塔集團在印度約等于三星在韓國)
但無奈的是,空客就是想拒絕印度的要求,只不過在財神爺面前,拒絕的理由實在是不好明說。
這不能明說的一方面是,目前國際飛機的產能有限,和印度的合作到底能否落地,都是一個未知數。
另一方面,印度國內航空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供應鏈體系不夠完善,技術人才儲備也不足。
這意味著即使生產線成功落地,印度可能也難以保證其穩定運行,從而影響飛機的生產進度和質量,還可能對空客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空客公司的生產線)
印度制造的質量上乘,空客早已有所耳聞。
就比如說,在工業制造領域,塔塔集團下屬的鋼鐵制造企業曾多次被曝出產品質量問題。
2010年左右,印度國內媒體報道,塔塔鋼鐵某工廠因設備老化、技術更新滯后,導致生產效率低下,次品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考慮到鋼材對于工業生產制造的重要性,空客公司確實有理由擔心塔塔集團的生產和管理水平。
(塔塔集團的鋼鐵廠)
當然有人會說,塔塔集團的鋼鐵丑聞主要集中于中低端產品生產線,與制造飛機的高級鋼材無關,而且這件事已經發生在10余年前,失去了參考價值。
但即使是到了現在,塔塔集團的下屬工業制造企業依舊毫不省心。2022年,塔塔汽車旗下的捷豹路虎品牌再度被曝出供應鏈危機。
由于過度依賴海外進口零部件,在全球化供應鏈波動中屢次停產,甚至導致交付延遲數月。
(民用客機制造)
而3年后,也就是2025年,塔塔集團在印度規劃的電動汽車工廠也因為本土供應鏈種種原因而暫停。
受如此前車之鑒的影響,很多空客高層擔憂,若將生產線遷入印度,是否會面臨類似風險。
一旦印度本土供應鏈無法支撐高精度航空零部件的生產,整個項目將陷入癱瘓。
(空客的生產廠)
印度糟糕的營商環境
更令空客頭疼的是,在印度投資的外企很容易受到當地政府的刁難。
舉一個和印度類似的例子,很多在西班牙踢球的球星經常陷入偷稅丑聞。
這是因為西班牙經常修改稅收法律,致使球星以前合法的納稅行為,在新法律生效后不再合法,新法律可以借此追溯過往,讓球星們面臨巨額罰款甚至牢獄之災。
(在西班牙踢球的球星最怕稅務部門上門)
在印度,這一套甚至被新德里當局玩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印度政府曾在多次修改法律后,對小米、三星等外企展開突擊調查,并以新法律生效后的稅收、環保、壟斷等問題為由,對這些企業處以高額罰金,甚至凍結其銀行賬戶。
(印度也非常擅長修改法律這一套)
很多在印外企高層私下抱怨:
“在印度經營的最大風險,不是商戰,而是在和一個隨時可能變臉的政府博弈?!?/blockquote>在這樣的情況下,空客高層確實有理由對印度的營商環境抱有疑慮。
尤其是和空客合作的塔塔集團作為印度本土的巨頭企業,背后的政治影響力不容小覷。一旦空客和塔塔集團在生產活動中,發生利益博弈,而政治力量開始介入局勢,空客將會極為被動。
(空客CEO傅里)在這樣的被動之下,空客CEO只能在與印方的磋商中祭出“拖延戰術”,希望時間站在自己這邊。畢竟在1040架飛機的訂單面前,空客再怎么不愿意建立生產線,都不能直白無誤的告訴給印度方面。
既然說什么都會得罪財神爺,只有先打打太極將建設生產線的事,一拖再拖,最后悶聲發大財,才是最好的選擇。
與此類似,波音也采用了類似做法。
(波音公司也為此頭疼)印度的飛機夢
所以,即使莫迪和塔塔公司為了國產飛機生產線而絞盡腦汁,目前事情的進展依舊不甚樂觀。
而這個國內飛機生產線,卻是目前印度方面最為重視的項目。
畢竟,前文已經提到了,印度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對于飛機運輸有著極大的依賴。
綜合互聯網上公開數據可知,印度民航市場年增速達15%,2024年旅客量突破1.5億人次,但機隊規模僅為中國市場的1/3,而且60%新購飛機通過國際租賃獲取,短期緩解運力壓力,但長期加劇財務風險,且難以培育本土航空制造業。
(印度的靛藍航空公司)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確實有理由在一次性購買1040架飛機以后,與空客波音等公司展開合作,引進相關的飛機制造線。
但問題是,印度航空制造業關鍵零部件(如發動機、航電系統)高度依賴進口,本土企業無法滿足空客、波音的技術標準。
而且印度糟糕的營商環境,也讓這些大公司心有疑慮。
(印度航空公司)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這1040架飛機能夠交付,印度能否完成自己的飛機夢想,同樣是一個未知答案。
或許印度與其在這里奢望引入國外的先進技術,還不如先提升自己的內功,增加自己的精密零件制造能力,改善自己的營商環境,這樣才更加實際。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民航史上最大訂單!印度航空擬擲千億美元采購波音空客近500架客機》 2、金融界《印度航空CEO警告:全球飛機短缺將至少持續四年》 3、金融界《莫迪政府力推民機總裝線建設,兩大制造商卻“打太極”,波音暗示需買更多飛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