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看《人民日報》客戶端,提到北京亦莊舉辦了全球首個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北京的天工機器人在主場捍衛了北京機器人產業的尊嚴,贏得冠軍。雖然“馬拉松”本身是西方偽造出來的概念,但我們使用這個概念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值得鼓勵,值得其他行業借鑒。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媒體曝光頻率很高的宇樹機器人,也參加了這次半程馬拉松,開賽前揮手動作很酷,但剛起步就撂挑子躺平,必須工作人員做好情緒疏導才愿意爬起干正事。當然了,宇樹機器人不是為跑馬拉松設計的,現場翻車可以理解。至少20多個人形機器人隊伍參加了當天的馬拉松,目前的電池技術和關節散熱等問題,是無法支撐人形機器人持續運行20多公里的,所以這些參賽隊都是中途換電或者換機器人,考驗的是后勤團隊的配合能力。。。所以,暫時不用擔心人形機器人代替人類干活,照顧機器人,應該是個很有前途的職業,打算轉行的小伙伴們可以多關注。
對于長安、東風、一汽、比亞迪、吉利、長城、奇瑞、上汽、廣汽、北汽這些專注輔助駕駛技術應用推廣的車企而言,與其在媒體上炫車輛的輔助駕駛技術,搞參數對比,搞特定條件車輛實測對比,不如也同臺競技,讓消費者圍觀,讓人類駕駛者離開車輛,讓各車企的明星車輛,以無人駕駛狀態參與極限路況的比賽,看看誰能贏得勝利。在電驅動的情況下,在全球政府都對道路限速的情況,繼續比拼車輛速度,即誤導消費,又不符合安全駕駛的主流價值觀,不應鼓勵媒體傳播這類信息。
目前看,車企是工業機器人的關鍵客戶。越來越多車企也意識到,人形機器人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進入商用,甚至進入家庭。從大規模制造角度看,汽車公司制造機器人不僅有成本效率質量優勢,而且也有分銷和售后服務優勢?,F有機器人公司專注于產品研發更合適。包括低空經濟領域的載人飛行汽車也是如此,現有飛行汽車科技公司專注產品研發,由整車企業開展大規模制造、銷售和售后服務,分工明確,這樣才有利于產業發展。某種程度,機器人公司、飛行汽車公司,應該在核心技術能力上下功夫,把自己定位于華為在汽車行業的角色。。。當然了,華為也不會對人形機器人、飛行汽車無動于衷。????????????
科技產業的進步,需要第三方創造平臺,科技公司通過積極參與平臺活動,開展應用科普,讓公眾直觀了解科技進展和局限,這有利于產業發展。100年前以跑得快為目標的汽車產業,是有這樣的風氣的。過了100年,本應專注于安全、低碳、數字生態化的汽車產業,仍然沉迷于速度,在安全、低碳和數字生態方面只擅長自說自話,反而不敢公開炫技。
眼下,人形機器人行業打了樣。既然大家都對輔助駕駛的夸張宣傳嫉惡如仇,為什么不能圍繞車輛安全、低碳、數字生態化搞馬拉松呢?前幾年,車企的領導們熱衷跑馬拉松,讓自己的車輛能力全開,自己當個陪跑,不是比誰跑得更快,而是更慢,更安全,更節能,更容易融入交通生態。讓消費者圍觀,看看誰家的車輛先翻車,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汽車產業科技步。。。為人形機器人馬拉松翻車名場面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