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圖文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轉發只為學習分享,侵權請通知必刪。
示范(一)
淡墨勾花頭,中墨勾花萼、托葉、反葉。濃墨勾正葉及枝梗。用五寸底紋筆蘸大量淡淡的檀香色(藤黃+朱膘+墨+三綠)平涂底色。淡白色平涂花頭。白色濃度不可太濃,以免設色時底色“吃色”。
濃白色平涂花房中間的花籽的頂部柱狀體。礬水平涂花頭,固定一下底色,以后渲染時候可免底色上翻。藤黃+花青+朱膘調和成偏黃的芽綠平涂托葉、花房及花萼的反面。芽綠中再加點花青調和成偏綠的芽綠平涂反葉。
墨青(墨+花青)統染葉子:首先是淡淡的墨青統染,第一遍大約從葉子的根部向尖部分染到三分之二處渲染開去,隨后再次統染,本次只需統染至二分之一處即可。第三次統染時顏色可調重一些,主要集中在葉子三根筋交織的地方,也就是葉子的根部。然后還是用墨青分染葉子,主要依據葉筋的走向來定,一般都是集中染色在葉子遠過去的那一面。
有一個比較機械的理解方法就是:葉筋向哪邊鼓起來,色彩就染在哪邊。譬如:葉筋往右上鼓起,那么色彩就染在葉筋的右上邊。水線正好和葉筋相反,留在其對面。需要注意的是:反葉的渲染和正葉恰恰相反。因為正葉鼓起的地方正是反葉凹進來的地方。
水線不可太現眼,能表現明暗的分別就可以了,除非是純粹的重彩,否則不要用石綠等重色來勾勒水線。淡墨綠分染花房、花籽、花萼反面以及托葉根部,淡墨綠整體的統染一下反葉。花頭:淡曙紅統染花瓣,第一次需染至整個花瓣的五分之四左右。顏色需極淡,不可濃。反瓣正瓣都是從根部統染,這一步無需留水線。
第三步:
花頭:反面用淡曙紅繼續分染,此時可再根部留水線以區分正反面。正面稍濃曙紅再次統染2次,統染的時候記得逐次將染色面積縮小。同時要注意花瓣之間的掩映關系,通常的被蓋在下面的花瓣總要比上面的黯淡一些,交界處要少許的用淡曙紅分染一下,就如西畫中的投影一般。
統染結束后用胭脂調和曙紅再次分染,這次分染主要是集中在根部,致力于表現花瓣之間的空間關系以及一個花瓣本身的結構變化。染色時正面花瓣的染法同反葉,反面花瓣的染法同正葉,因為花瓣基本上都是向內卷,而葉子因為下垂基本上都是外翻的,所以二者的明暗關系處理上正好不同。
葉子:草綠再次分染花房、反葉,然后用中等濃度的三綠從反葉尖部往根部回染。胭脂從上往下倒染花房。淡胭脂統染花萼和托葉。梗:反面平涂芽綠,正面平涂草綠。
第四步:
花頭:胭脂提染正面花頭暗部,著重強調其明暗體積上的變化,不需太注重其固有色變化。反瓣分染此時已足,用淡胭脂整體薄薄統染一下,讓畫面顯得潤一些。全部分染結束后開始用白色從花瓣尖部往回倒染,本幅作品因為有底色,所以染色的時候稍微要重一點。
如果是在白紙上畫的話,可以薄染甚至不染。花頭提粉不需太厚,厚了一是色彩不易染均勻,其次在太白了在強燈光獲日光下看作品白色部分非常耀眼,和整體色彩嚴重脫節,反而顯匠氣。這一步是初學的朋友們很容易犯的毛病,所以在此特意說明一下。
葉子:花萼正面以及葉子正面平涂草綠,一次不足可再涂一次,不可一次厚涂,以免色彩渾濁。梗的正面用花青在中間復勒一次,表現其中間部分微微凹進的體積關系。稍濃的胭脂分染花萼反面和托葉。明暗處理手法同牡丹正葉。
第五步:
葉子平涂草綠以后因為色彩質量問題畫面一般都會發“悶”,此時用淡墨青醒染葉子根部,讓底層的墨青色彩“透”上來。濃胭脂在正葉中間一條主筋上復勒,只要復勒到二分之一處就可以了,且用筆不要超出開始勾勒的線條的寬度,此正面復勒是為了提神,不可過粗。淡淡的胭脂水復勒反葉、花萼、托葉等部位。胭脂要很淡,露出紅意即可。
此次復勒是為了表現反葉和梗等部位的紅暈,所以復勾的時候可以有意識的往邊上讓一些,不需要完全和線條集中在一根線上,基本上是和墨線貼緊而并行的復勒。桿:平涂芽綠后邊分染中等濃度三綠一邊分染淡胭脂,同樣用淡胭脂復勒。梗:背面用稍濃三綠局部填色,主要填在面積比較大的梗的分叉處,隨后也用淡胭脂復勾。
花頭:濃白色再次提染花頭尖部,此次提染面積很小,主要集中在最近處的花瓣的尖部即可。花蕊:濃白色+藤黃調和成粉黃色,用小筆飽含顏料,中鋒慢慢的點處花藥,每一筆都要非常飽滿,調色的過程中可以不用水,直接就是色彩之間互相調和。
否則濃度不夠花藥就沒精神了。干后,用描筆蘸白色順著花藥的走向集中的往花房的根部勾花絲,運筆上可上重下輕。
局部1
局部2
示范(二)
一、用素描紙寫生畫出牡丹花形態,把稿子用勾線筆過到熟宣紙上,大約一個小時以后用曙紅花青調底色刷到熟宣紙上,然后用水膠帶固定紙的四個邊,干透后用曙紅分染花頭結構,花的邊緣略調花青。
二、根據花的結構分染數遍后,用花青 曙紅 藤黃墨,隨意調和畫到畫面上,八成干時滴上清水,會出現斑點肌理效果。
三、用清水洗掉浮色,花心盡量不要洗。
四、藤黃染花絲,反復渲染調整花頭,底色添加三綠三青,深入結束后用鈦白反復提染亮色,最后題字蓋章完成。
1、牡丹葉子的線描:
牡丹葉子有三根比較顯著的主筋,葉子的翻轉側俯皆圍繞這三根主筋進行。
所以,描繪牡丹葉子首先要描繪主筋,而中間那根主筋是我們首先要勾勒的。葉筋的根部要稍粗壯,往葉子尖部去的時候略略細一點,收尖也不要直接撇出,要略略回鋒,線條才能凝重有力不輕浮。
2、牡丹葉子的造型:
牡丹葉子的造型并沒有什么固定規律,既可以偏肥碩一些表達雍容之意,也可以偏瘦弱一些,表達野逸之意。大組的葉子組合要注意“三叉九頂”這個生長規律。
一張工筆牡丹畫作中葉子的造型要避免多處重復的現象出現,也不要讓葉子四面生長,要避免零亂。在整體有序的基礎上多注意局部的靈活多變,這樣畫出來的葉子才可能生動耐看。
這里給出了十數種牡丹葉子的造型,只要多加練習,熟練掌握了每一片葉子的造型變化法則,再通過舉一反三,根據畫面構圖需要和牡丹葉子的穿插規則進行組織,我們很快就可以掌握大組葉子的組合規律。
附工筆花鳥常用配色表
1、草綠:約70%花青+30%藤黃調配而成,畫工筆花卉的葉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綠:約80%藤黃+15%花青+5%朱磦調和成的嫩綠色,常用來作為反葉的底色和嫩葉的底色。
3、老綠:草綠中微加墨或微加點胭脂,常用來罩染處于暗部的葉子色彩,薄薄的老綠也可用來渲染反葉。
4、檀香色:約70%藤黃+20%朱磦+10%三綠調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來刷背景,也可作為嫩芽和托葉的底色。
5、米黃:約70%藤黃+30%赭石,主要用來刷背景,在重彩畫的繪制中打一層米黃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諧。
6、三綠:石綠+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則就變成四綠、五綠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磦+墨調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來提染枝干或提染葉面被蟲咬蝕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調和而成。主要用來勾勒線條,曙紅水、花青水等說法同理
點擊圖片學國畫
人物知識 山水知識 花鳥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