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錘子、鋤頭,戴上手套和墨鏡,一頭扎進山里“打野”,不僅能收獲美味的野菜,還能找到“寶藏礦石”?
近日,多地上演現實版“黃金礦工”:南京市民春游挖“橄欖石”、成都也有人爬上山坡找“水晶”。
“挖礦熱”讓不少人疑惑:
這些礦石是真的嗎?這些行為是否會有安全、法律風險?
錘子、鑿子、孩子齊上陣
專家提醒“尋寶”有風險
近日,有市民在網上分享自己在南京六合區一廢棄礦區挖“橄欖石”的照片,立刻引發關注,不少人循著網上的經驗前去挖石打卡,并曬出自己的成果:一顆顆“橄欖石”呈綠色透明狀,有大有小,在光的照射下十分漂亮。
圖為市民曬出的“橄欖石” 圖源:封面新聞
“那個地方以前是采礦的地方,現在廢棄了,有點偏僻。”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山下的地面上有大量“橄欖石”碎渣,可以直接撿,但也有很多人帶著鑿子、錘子、小瓶子和密封袋等工具上山,在山體進行挖掘。“不只是南京市民,也有很多外地游客前來,大多數都是帶著孩子來體驗和研學的。”
和她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徐女士,她也在挖“橄欖石”的過程中收獲滿滿。不過她還說,“建議不要太靠近山體,可能有落石。并且山體中間有一個蓄水池,無人看管且沒有任何保護設施,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地上撿一撿礦石就還好。”
挖“橄欖石”的網友們 圖源:封面新聞
這些“橄欖石”是真的嗎?記者聯系了南京市規劃與自然資源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六合地區有大量火山生成的玄武巖,而玄武巖中確實可能伴生有橄欖石,但這些橄欖石大多是碎小顆粒,“早年可能經過勘探,但因不具有開采價值,所以一直未形成規模化開采與登記,扒拉扒拉可能確實能找到一些。”
網友挖到的“橄欖石”被指不具有開采價值 圖源:封面新聞
他談到,目前,這片區域已處于荒廢的自然狀態,由于其野外環境復雜,且廢棄的塘口等區域植被覆蓋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并提醒廣大市民謹慎前往該區域。“尤其是攜帶小孩的游客,更需格外注意安全,畢竟這是一片人跡罕至的野外區域,潛在風險難以預估。”
水晶還是方解石?
網友擔心“有輻射”
興起“挖礦熱”的不只南京,最近不少成都市民稱在天府新區、新都等地的山坡上都挖到了“水晶”,并將挖掘攻略發布在網上,吸引不少市民前往。
根據人們曬出的“水晶”照片,這些大大小小的晶體形狀并不規整,多為矩形或多邊形。網友易周是一名地質愛好者,按照網友標注的定位,他來到現場,發現山坡已經被挖了很多,石頭就在地面表層,稍微挖一下就能拿到。
易周挖到的“水晶” 圖源:封面新聞
易周將挖出的“水晶”帶回家,洗凈后便開始做檢測,并將測試過程拍下視頻傳給了記者。視頻中,他將一塊“水晶”放入盛滿白醋的玻璃器皿中,出現了明顯的冒泡反應。隨后他用小刀刻劃另一塊“水晶”,晶體表面留下了明顯的痕跡,“硬度也不符合水晶的特性,基本可以判定所謂的‘水晶’其實就是方解石。”
“水晶和方解石外形很像,但其實非常好辨別。”對此,四川省綜合地質調查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付小方介紹,方解石摩氏硬度約為3,具有明顯的菱形解理;水晶(通常指石英)摩氏硬度約為6-7,沒有解理面,玻璃光澤強,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小刀或其鑰匙刻劃,有明顯劃痕的就是方解石。還可以通過酸性反應判斷,方解石化學成分為碳酸鈣(CaCO?),水晶(通常指石英)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SiO?),方解石遇到稀鹽酸會產生明顯的冒泡反應,而石英則不會發生反應。
方解石在白醋中冒出氣泡 圖源:封面新聞
對于挖出來的方解石或水晶,有網友擔心會有輻射,對人體造成危害。對此,付小方解釋,方解石和石英均為地殼中常見的巖石組成礦物,本身不含有放射性元素,也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輻射。如果礦石中夾帶有其他含放射性元素的礦物(如某些鈾礦或釷礦),才可能存在輻射問題,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因此,不必過于擔心此類礦石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危害。
同時,付小方還提醒,個人愛好者在野外無節制挖掘,可能會破壞自然森林植被,影響區域巖層的穩定結構。
小山坡曾被挖出大礦洞
擅自“挖寶”可能會受處罰
地質工作者的提醒不無道理。
2023年,北京市門頭溝區也曾興起過“挖水晶熱”,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尋寶”,無節制的挖掘不僅破壞了植被,還導致山體裸露、坑洼遍地,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數米深的礦洞,存在坍塌的安全隱患,在雨季恐引發地質災害。
無節制的挖掘破壞了當地植被 圖源:北京晚報
記者在探訪時見到,在一處熱門挖礦點,近30名家長和孩子聚在一起,掘地三尺,有的孩子干脆趴在土坡上,埋頭苦干。盡管他們拿的只是小錘子和小鐵鍬,但沒過多久,一片山坡就被翻了個底朝天。
家長稱主要是帶孩子出來解壓 圖源:北京晚報
“東西不值錢,挖到挖不到無所謂,就是帶孩子出來減減壓。”一名家長說,他是在網上知道此處挖礦點的,于是就趁著周末開車帶著孩子從市區趕來,“孩子挺高興,親近大自然嘛。”
然而,山中脆弱的自然環境無法承受家長和孩子的輪番“敲打”。針對這一現象,有市民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2023年4月,當地政府在進山干道設置了卡口,在上山路口、路線設立圍擋并安排專人值守,對攜帶挖掘工具的市民進行教育和勸導,并在被挖掘的山體周邊設置了“嚴禁私挖盜采”警示標志牌。
圖為“嚴禁私挖盜采”的警示標志牌
然而,據記者觀察,值守人員和警示牌都在,依舊無法阻攔“挖礦大軍”,依然有人“抄小道”上山,甚至警示牌旁就是一片被挖過的廢墟。
記者了解到,京郊“挖礦尋寶”之風興起已久,除了挖水晶,還有化石、螢石和藍銅礦等等。參與者既有普通家庭,也有打著“京郊親子游”“親子地質研學”“少年地質探險”等旗號的商業團隊。
對此,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表示,“挖寶”破壞自然森林植被,可能會受到林業部門的行政處罰,并且憑借個人經驗私自挖礦的行為也不安全,可能會遇到礦洞坍塌、碎石滾落等危險情況。
礦產資源,不能隨意開采!
野外私自挖礦是否違法?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告訴記者,這取決于具體的行為和地點。一般情況下,在野外合法區域挖橄欖石并不違法。但若是在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等特定禁止區域內挖橄欖石,則是違法行為,觸犯相關法律法規,面臨罰款、拘留等處罰。
而這些天然礦石都屬于非金屬礦產資源,重慶百君(成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明靜律師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三條規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礦產資源。
肖明靜介紹,無論這些水晶石、方解石純度如何,價值高低如何,是否普遍,都是不能隨意采挖的,開采礦產資源必須經過申請、批準,并辦理登記,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行為屬于非法采礦,非法采礦很容易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礦產資源浪費,也會帶來一定的安全生產風險,所以國家管控是挺嚴厲的。
她還說,非法采礦,輕則進行行政處罰,責令停止開采、賠償損失,沒收礦產品和違法所得,還可以并處5000元到10萬的罰款;情節嚴重的,還會追究刑事責任;而且在這過程中,如果涉及破壞土地、森林資源、環境資源,還涉及其他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責任。
“尋寶”有風險,礦石雖美,也別隨意“跟風”!
來源:央視網微信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