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文,本名康勤,字德明,后梁太祖朱溫養子。朱友文幼年便以聰慧著稱,自幼跟隨養父朱溫南征北戰,頗知兵法,又能寫得一首好詩,可謂文武雙全,深得朱溫的喜愛。
“幼美風姿,好學,善談論,頗能為詩......博王友文多材藝,太祖(朱溫)愛之。”(歐陽修《新五代史》)
后來,朱溫的事業越來越強,地盤越來越大,朱友文在朱溫軍中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朱溫擔任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節度使時,以朱友文為度支鹽鐵制置使,相當于朱溫的“后勤總長”,掌管著朱溫的“錢袋子”,朱友文在鹽鐵制置使任上征賦聚斂以供軍需,使得朱溫大軍兵餉足厚,以致稱雄天下。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篡唐自立,建立后梁王朝,朱溫任命朱友文為宣武節度副使(宣武軍是朱溫的天子親軍,節度使之職空缺,由節度副使主持工作)、開封尹(首都市長)、判建昌院事(掌管全國的錢財糧食),晉爵博王,朱友文由此集軍權、行政、財權于一身,成為后梁王朝事實上的“二號首長”,朱溫這樣的安排實際上就是在培養朱友文成為自己的接班人。開平三年(909年)正月初五日,朱溫西都洛陽屯駐,以朱友文為東京開封留守,實際上就是履行太子監國的職責。
乾化二年(912年)四月,朱溫染病,自知時日不多,接班人的問題不容遲緩。朱溫長子郴王朱友裕早逝,次子郢王朱友珪、三子均王朱友貞,皆側室所生,又資質都很平庸,不為朱溫喜愛。而當時后梁的宿敵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存勖則雄才大略,遠勝乃父李克用,以至于朱溫感慨道:
“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的小名),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
朱溫非常清楚自己親生兒子郢王朱友珪、均王朱友貞的能力不足以抗衡李存勖,唯有朱友文才是李存勖的對手,也只有朱友文才能延續自己的事業。于是,朱溫召見自己最信任的謀臣敬翔,密令敬翔到東都迎接朱友文到洛陽,并將罷黜朱友珪控鶴衛都指揮使改任萊州刺史的密詔交給敬翔。朱溫的計劃終究是百密一疏,當時朱友珪控制著洛陽的禁軍,皇宮內又眼線眾多,朱友珪得知朱溫的安排后,果斷與親信部將韓勍合兵攻入洛陽皇宮,再將朱溫弒殺于寢殿內,并秘不發喪。
而后,朱友珪假傳朱溫的詔書派供奉官丁昭浦到東都開封賜死朱友文,朱友文死后,朱友珪如釋重負,遂于六月初五日,在朱溫靈前即皇帝位。鳳歷元年(913年),均王朱友貞聯合楊師厚等后梁宿將攻入洛陽,朱友珪和妻子張氏在走投無路中自殺,朱友貞成為后梁新的主人,也是后梁最后的主人,是為后梁末帝。朱友貞稱帝后,出于穩固政局的需要,下詔恢復朱友文的官職和爵位,但朱友文終究是不能死而復生。新上位的朱友貞資質平庸,又寵信奸佞,導致后梁政治糜爛,對外戰爭持續失利,最終于龍德三年(923年)被李存勖攻破開封,朱溫一生的霸業終究是付水東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