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警告伊朗,若核談判失敗將面臨“嚴厲回應”,而白宮內部對談判策略存在分歧。這一表態正值美伊計劃于19日舉行第二輪間接談判之際,雙方圍繞伊核問題的角力再度引發國際關注。
特朗普政府延續了“極限施壓”與“胡蘿卜加大棒”的混合策略。一方面,特朗普多次威脅“談不攏就轟炸”,宣稱伊朗“非常接近擁有核武器”,并指示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做好“強力打擊”準備。另一方面,美國又通過阿曼與伊朗展開間接談判,中東事務特使威特科夫在首輪會談后表示對話“積極且富有建設性”,雙方同意在羅馬繼續磋商。
特朗普資料圖
伊朗則展現出強硬與務實并存的姿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強調“不接受威脅”,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稱導彈已“裝入發射器隨時待命”。但與此同時,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計劃訪問俄羅斯協調談判立場,并接待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釋放出外交努力的信號??偨y佩澤希齊揚更公開邀請美國投資者赴伊,暗示對解除制裁的期待。
雙方軍事部署劍拔弩張。美國在波斯灣增派“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部署“愛國者”防空系統和F-35戰斗機。伊朗則在邊境地區部署新的導彈分隊和無人機部隊,陸軍地面部隊指揮官海達里稱此舉旨在“加強情報優勢和戰備狀態”。衛星圖像顯示,伊朗中部的納坦茲核設施周邊新增防空火力,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導彈發射臺進入警戒狀態。
不過,軍事沖突的代價令雙方有所忌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評估,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可能導致全球油價飆升至每桶150美元,引發經濟連鎖反應。伊朗則警告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該水道承擔全球20%的石油運輸量。更嚴峻的是,以色列可能借機擴大行動,將沖突升級為地區戰爭。
美國的“石油歸零”政策給伊朗經濟帶來壓力。2025年3月,伊朗石油出口量降至每日約120萬桶,較2018年峰值下降70%。里亞爾對美元匯率從2016年的4.3萬:1暴跌至43萬:1,通貨膨脹率一度接近50%。德黑蘭街頭的錢莊密度堪比便利店,民眾紛紛將現金兌換為美元保值。
美元資料圖
但伊朗經濟展現出韌性。通過“抵抗經濟”政策,伊朗發展非石油出口,2023年經濟增長率達5.4%,制造業貢獻了1/5的就業。與俄羅斯、中國等國的易貨貿易和數字貨幣結算緩解了制裁沖擊。世界銀行指出,伊朗通過“非正式支付系統”維持了部分國際貿易,2021年非石油出口同比增長68%。
俄羅斯成為伊朗的重要戰略伙伴。阿拉格齊訪俄期間,雙方討論了能源合作和軍事技術轉讓。俄伊簽署的石油換商品協議覆蓋糧食、藥品等民生領域,幫助伊朗繞過SWIFT制裁。中國則通過人民幣結算購買伊朗原油,2024年雙邊貿易額突破300億美元。
阿拉伯國家態度分化。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一方面支持美國對伊施壓,另一方面擔憂沖突外溢影響自身安全。伊拉克、卡塔爾等國則呼吁克制,伊拉克總理蘇達尼表示“任何軍事行動都將危及地區穩定”。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但美英法阻止了譴責以色列暗殺哈馬斯領導人的聲明草案。
當前談判存在結構性障礙。美國要求伊朗徹底放棄鈾濃縮活動,而伊朗堅持核計劃用于和平目的,僅同意“可逆性限制”。雙方在制裁解除范圍、地區代理人問題上分歧顯著。白宮內部也存在鷹鴿之爭,國務卿魯比奧主張強硬,而威特科夫傾向妥協。
魯比奧資料圖
不過,雙方仍有妥協空間。伊朗可能同意限制離心機數量,換取部分石油出口解禁。美國則可能允許人道主義物資豁免制裁。以色列的態度是關鍵變量,盡管內塔尼亞胡反對緩和,但特朗普在其面前宣稱“直接談判”,顯示對以方壓力的某種忽視。
這場博弈的結局將深刻影響中東格局。若談判破裂,美伊可能陷入“對抗-報復”循環,甚至引發代理人戰爭。若達成協議,不僅將緩解核危機,還可能重塑地區力量平衡。正如伊朗前外長扎里夫所言:“戰爭沒有贏家,但和平需要勇氣?!眹H社會的目光正聚焦羅馬,等待下一輪談判的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