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熊貓的家園,也是創意的熱土。
作為一次全球熊貓愛好者共同參與的盛會,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熊貓家園·大熊貓文化創意大賽”自去年9月正式啟動以來,在海內外掀起了一股“熊貓創意熱潮”。目前,本次大賽已經圓滿完成了作品征集和初評等環節,已選出210件入圍作品。而五大門類和兩個特別獎項,將由專家評委進行最終的線下終評,并在4月22日揭曉。
在此之前,有一項特別獎項,要交給喜愛大熊貓文創的網友們來決定,這就是現在正在進行的“最佳人氣作品”獎項評選。在投票期間,我們還將與部分入圍者對話,看看他們對熊貓文化創意的獨到理解。
今天,我們對話入圍“最佳視覺設計作品”的參賽者——TABLE動畫工作室(簡稱:桌子創意)的創作團隊。
在入圍作品《熊貓赤竹俠》中,熊貓頭戴斗笠、身著紅衣,手持竹子與茶壺,融入了中國武俠與傳統茶文化元素。赤竹俠不執利劍而持茶壺,以茶化干戈、以竹證本心,傳遞“剛柔并濟、包容新生”的東方智慧,讓傳統文化在年輕語境中煥發治愈力量。
《熊貓赤竹俠》創作靈感源于武俠文化與中國元素的融合,斗笠俠客裝充滿江湖氣息,紅衣服鮮艷吸睛,與熊貓憨態結合形成反差萌。選擇熊貓作為主角,因其是中國國寶,形象辨識度高、親和力強,能快速引發情感共鳴,輕松傳遞中國文化。
《熊貓赤竹俠》代表桌子創意參加本次大賽,這是一支由一群富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人組成的團隊。《熊貓赤竹俠》相關創作成員曾參與制作《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在成都可可豆動畫,歷任執行導演、制片統籌等職位,擁有國際化視野和近十年創意創作經驗。
桌子創意相關創作人員
桌子創意相關負責人介紹,作品產出有得力于雅安國際傳播中心朋友們的鼓勵和創想。此前,創作團隊在餃子導演的邀請下來到成都,跟著餃子導演的團隊學到了很多寶貴的創作經驗與方法。成都包容開放的文化氛圍,使團隊創意靈感得以碰撞迸發。團隊運用AI技術從海量設計中篩選出融合傳統元素的熊貓形象,通過精細加工賦予其生動表情和動作,打造出“熊貓赤竹俠”IP。該形象兼具可愛親和力與中華文化特色,并已開發配套漫畫和周邊產品,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創新結合。
《熊貓赤竹俠》團隊人員此前曾參與《哪吒2》的制作,比如“太乙真人給藕餅重塑肉身”“龍王父子和解”等經典場景的分鏡設計,以及“壽桃仙翁變身”“巨樹生長”等特效制作。團隊成員還在《哪吒1》中負責了制片統籌工作。
桌子創意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哪吒》項目中,團隊人員設計了許多搞笑的戲份,積累了豐富的喜劇創作經驗。這些經驗被巧妙融入《熊貓赤竹俠》中,讓角色更具記憶點和感染力。在風格上,延續了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幽默相融合的思路,使作品既保留文化底蘊,又充滿年輕活力;在技術層面,之前打磨角色塑造、節奏把控的手法也得到應用,同時結合新的創意和AI等技術,為作品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