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空鳥瞰中國北方,一條大河呈現(xiàn)一個大大的“幾”字經(jīng)天亙的。黃河,發(fā)源于世界屋脊。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奔涌而下,穿越崇山峻嶺,橫貫中原大地。5464公里的蜿蜒,75.24萬平方公里的廣闊。這條中國第二長河,流經(jīng)青、川、甘、寧、內(nèi)蒙古、晉、陜、豫、魯九省區(qū)。一路沖關(guān)奪隘、奔騰萬里,匯入遼闊的海洋。泥沙、奔流、巨浪、侵蝕、搬運、沉積,黃河以滔滔不息之力,突破阻礙、勾連萬物。
在我們腳下雕刻出峽谷的深邃、平原的寬廣、瀑布的雄偉創(chuàng)造出一幅幅動人心魄的自然畫卷。而在寧夏藏著一座建在黃河邊的百年村落,簡直是世外桃源! 因此,這里也被稱為寧夏黃河第一村。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寧夏黃河第一村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著哪些不一樣的風景?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guān)南長灘村的那些事。黃河流入寧夏,在蜿蜒的峽谷中穿行數(shù)十公里。
出觀音崖來了個大回轉(zhuǎn),甩出一座漂亮的弧形半島——南長灘。它猶如一塊翡翠,鑲嵌在黑石和黃河之間,靜靜躺在母親河的臂彎……南長灘村位于寧夏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迎水橋鎮(zhèn),地處寧夏、甘肅交界處,是黃河流經(jīng)寧夏邂逅的第一個村莊,因黃河黑山峽沖刷淤積形成狹長河灘地而得名,有寧夏“黃河第一村”之稱,2008年被確定為寧夏首個“全國歷史文化名村”。春日里的黃河清澈寧靜,河面吹來陣陣涼風。
這里群山環(huán)繞,幾乎與世隔絕。村中的拓跋寨人是西夏黨項族支拓氏為逃避戰(zhàn)亂遷居至此的,數(shù)百年間用汗水締造了一座世外桃源的原始村落。這里四面靠山,一河環(huán)流,形成了弧形半島,像一塊翡翠鑲嵌在黑色的石頭和土色的河水之間,十分幽靜。如今南長灘村里還保留著史前巖畫、古代水車、秦代長城等歷史遺跡,河灘邊生長著三、五百年的梨樹和棗樹,每到4月中旬梨花盛放的時候便是南長灘最美的時刻。
穿過疊疊山谷來到黃河岸邊,只見三面靠山、一河環(huán)流處,地勢豁然開朗,水流從容向前,眼前出現(xiàn)一片世外桃源,這便是南長灘了。進村先要渡河,幾百年來,南長灘連接外界主要靠水上擺渡。下船上岸,百年梨園已在眼前,一棵棵梨樹用高大遒勁的枝干和油綠茂密的葉片織起了另一種別具風情的美麗畫卷。陽光透過葉間的縫隙親吻腳下的泥土,偶有年輕人身著漢服調(diào)絲品竹,古韻悠然。
這里有160多棵老梨樹,樹齡都在三百年以上,還有1800多棵棗樹,都是祖先留下的家產(chǎn),多少年來一直守護這片土地。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來自大河的饋贈,既可果腹,又能變現(xiàn)。南長灘的香水梨水大肉香、甜洌異常,無數(shù)個寒冬臘月,香水梨搭乘黃河筏子一路漂流,闖入百里之外的城鎮(zhèn)。每年春天,這里綻開著如云的梨花,花繁似錦。因而,人們又稱其為梨花村。
生活在南長灘的人,有80%都姓拓。而這些古梨樹,正是當年的逃難者及其后裔栽植的。3000棵古老的梨樹,覆蓋了整個河灘,最年長的樹齡有400年,撐起的樹冠,能搭起300平方米的涼蔭。
特別是對于工作和生活在寧夏中衛(wèi)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于一座建在黃河邊的百年村落,簡直是世外桃源!寧夏黃河第一村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