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文
這幾天,美國高超音速武器項目接連崩盤的消息,簡直成了全球輿論的“笑料包”。從吹得天花亂墜的“航母殺手”到一個個項目被砍,美國的“高超夢”摔得鼻青臉腫。更離譜的是,美國國會還恬不知恥地甩鍋,稱自己是因為“追求精度太高”才搞砸,暗指中俄用核彈頭“精度低”所以進展快。這黑鍋甩得,真是讓人笑掉大牙!特朗普政府忙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結果高超音速武器這塊“硬骨頭”,愣是啃得滿嘴是血。
接連崩盤
美國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簡直就是一部“事故合集”。從空軍到海軍,一個個項目不是半路夭折,就是遙遙無期,至今連個能用的家伙都沒整出來。
海軍“航母殺手”HALO直接涼涼。號稱能砸爛中國航母的“高超音速空射進攻性反艦武器”(HALO),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宣稱要以6馬赫速度、1000公里射程橫掃大洋。可惜,預算一縮水,研發一拖再拖,2024年秋天直接被砍。海軍負責人斯蒂芬·特德福德少將一臉無奈,改口說先升級老掉牙的AGM-158C亞音速導彈頂著。軍工大佬諾斯羅普·格魯曼也只能聳肩:項目沒了,散了吧!
空軍AGM-183A:試射炸成“煙花秀”。空軍的AGM-183A“快速響應武器”更是個笑話。這款乘波體高超音速導彈,射程1600公里,速度6.5-8馬赫,原本是空軍的“急先鋒”。結果呢?前三次試射全炸,2022年5月才勉強成功一次,之后又是一連串“天女散花”。2024年最后一次測試,空軍連結果都不敢公布。2025財年預算直接把這項目“送上斷頭臺”,明擺著是涼透了。
海軍陸軍聯手搞砸CPS。海軍和陸軍的“常規快速打擊”(CPS)項目,號稱要裝備“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核潛艇,結果測試拖了又拖,2024年評估報告直言:連基本能力都驗證不了!陸軍的“暗鷹”項目也好不到哪去,17馬赫、2775公里射程的豪言還在嘴邊,部署時間卻從2023年一推再推到2025年底。美軍這效率,簡直比烏龜還慢!
HACM:還沒飛就先趴窩。空軍的“高超音速攻擊巡航導彈”(HACM)用的是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難度堪比登月。原計劃2024-2027年試射13次,現在進度已經嚴重滯后。HALO更慘,導彈體積太大,F-35C和B-21都塞不下,成了個不折不扣的“廢物點心”。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毫不留情地戳破真相:“美軍壓根沒一款高超音速武器能用!”國會4月10日的報告更是自曝家丑:美國在這場賽跑中被中俄甩得連車尾燈都看不見。曾經的“未來殺器”,如今只剩一地雞毛。
甩鍋中國?
眼看項目全線崩盤,美國國會居然厚著臉皮甩鍋,聲稱自己是因為“追求常規打擊的高精度”才搞不定,暗諷中俄高超音速武器是為核彈頭設計的,精度要求低所以快。這邏輯,簡直比“狗拉雪橇”還離譜!
中俄的進展可不是靠“精度低”堆出來的。中國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2019年就亮相國慶閱兵,全球首個實戰部署,空射型號也已試射成功。俄羅斯的“鋯石”導彈在黑海實彈打靶,實戰能力妥妥的。反觀美國,連個像樣的飛行測試都整不下來,還好意思甩鍋?這種“嘴硬”操作,活脫脫是“國際笑話”!
更搞笑的是,這甩鍋背后藏著美國的戰略焦慮。華盛頓急著在印太地區搞突破中國“反介入”的利器,偏偏技術不給力,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靠嘴炮轉移視線。
自作孽,不可活
美國高超音速武器為啥摔得這么慘?不是中國“拖后腿”,而是自己一堆毛病:戰略瞎折騰、技術卡脖子、設備老掉牙、管理一團糟,外加燒錢燒到手抖。
戰略翻車:21世紀初,美國在高超音速領域還是“帶頭大哥”。可五角大樓覺得這玩意兒沒啥用,撥款跟擠牙膏似的。等到中俄突飛猛進,美國才慌了,慌不擇路地上了十幾個項目,錢和人都被攤薄。《防務新聞》直言:這叫“撒胡椒面”,啥也干不成!
技術卡脖子:高超音速武器得耐1500℃高溫,美國的隔熱材料卻老得跟里根時代似的,AGM-183A試射直接變“移動燒烤架”。超燃沖壓發動機更離譜,X-51A五次試射炸了四次,剩下一次飛了三分鐘就歇菜。反觀中俄,助推-滑翔技術先用起來,穩扎穩打,美國卻非要“一步登天”,結果摔得頭破血流。
設備老掉牙:美國測試設施簡直是“冷戰博物館”。48個高超音速測試點,沒一個能模擬8馬赫以上的環境。國防部風洞頂多測測低速,NASA風洞倒是能到22馬赫,可惜小得像個玩具。本土靶場太窄,飛不了遠距離,最近才在澳大利亞、阿拉斯加挑了幾個新地方。更離譜的是,連跟蹤導彈的設備都沒有,只能拿RQ-4無人機湊數。這條件,搞科研?搞笑還差不多!
管理一團糟:空軍、海軍、陸軍各玩各的,HACM和HALO技術重疊卻不合作,風洞擴建計劃還抄同一份冷戰舊檔。軍工巨頭把五角大樓當“提款機”,洛克希德·馬丁連螺絲釘都敢報價120美元,審計員氣得罵街。《防務一號》揭老底:五角大樓急功近利,以為三五年就能搞定高超音速,跟90年代反導系統翻車一個套路。
燒錢燒到抖:AGM-183A八年燒25億,試射五次炸四次。CPS花18億,芯片愣是被烤焦。2023年高超音速預算44億,還是不夠花。特朗普1萬億美元軍費聽起來嚇人,可核潛艇、六代機、“金穹”系統個個是“吞金獸”,HALO這種項目只能靠邊站。國會報告都看不下去了:超支20%,進度落后三年,這錢是扔水里了吧?
中俄穩扎穩打
中國的東風-17用助推-滑翔技術,先干再說,空射型號也緊跟其后。俄羅斯“鋯石”從亞燃沖壓發動機起步,穩穩當當邁向高超音速。反觀美國,非要“技術一步到位”,結果啥也沒撈著,還被中俄的實戰視頻打臉。
更諷刺的是,美國軍工體系病入膏肓。國會、軍方、承包商抱團,偏愛“戰斧”這種老古董,擠占高超音速預算。1999年的“快鷹”、2009年的“高飛”,都因為超支或失敗被砍,HALO和AGM-183A不過是“前車之鑒”的翻版。再不改“重立項、輕落地”的毛病,更多項目得成“PPT神器”!
想翻身?先把心態擺正!
美國也知道自己掉隊了,砸幾十億擴建風洞、靶場,還重組項目團隊。可問題出在根上:軍工復合體只想要“快出成績”,政客盯著“任期政績”,誰耐得下心搞技術?90年代反導系統就是前車之鑒,激進時間表害得項目一拖再拖。如今高超音速再來這套,注定還是個“翻車劇本”。
五角大樓得沉下心,補材料、動力、測試的課。海軍退而求其次,升級AGM-158C導彈,算是有點務實。可面對中俄的實戰化部署,這點小修小補杯水車薪。想追上,戰略得穩,錢得砸夠,心態得正!中國東風-17在大漠劃出“水漂彈道”,俄羅斯“鋯石”在黑海實彈開花,美國卻還在PPT里“畫餅”。這差距,不是嘴炮能抹平的。
想翻身?放下“霸權優越感”,老老實實補課吧!否則,關島的防空警報一響,美國的“高超夢”就真成“安魂曲”了。國際賽場,技術靠積累,實力靠實干,靠甩鍋?門都沒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