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 點擊查看
裝卸貨:物流自動化的最后一塊“拼圖
物流自動化是從局部到整體演變的,從存儲等少數環節開始,逐漸向各個環節進發。目前,倉儲物流各個環節都在向自動化和智能化升級,在轟轟烈烈的倉儲自動化革命中,裝卸貨環節所在的月臺區域仍自動化程度較低。裝卸貨作為內部物流與物流運輸的關鍵連接點,卻仍是是勞動力密集環節,相關技術研究和應用時間較短。不論國內還是國際,裝卸貨均是企業的“老大難”問題。
本刊曾在2023年9月就“”(點擊轉跳專題)作過專題報道,圍繞食品飲料、化工、水泥等行業邀請專業人士進行了分享。時隔兩年,自動裝卸貨市場仍處于發育初級階。大浪淘沙下,玩家們有的穩步研發,有的黯然退場,沒人在市場站穩C位。尤其在我國,因物流標準化程度低較低,車輛類型、貨物規格、裝卸場景等更加多元化,對自動裝卸車系統的柔性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
各類卸貨解決方案
卸貨機器人編年史
目前裝卸貨領域玩家中,有一出場就帶著AI思維的機器人企業,也有歷經數十年甚至百年市場沉浮的物流裝備老兵,產出的解決方案更是五花八門。據中國智能裝卸車機器人聯盟秘書長雷衛鋒介紹,在我國,從事智能裝卸車領域的設備商主要涉及:整垛裝車、散袋裝車、散箱裝車、冷鏈裝車、散箱卸貨幾個細分領域,散袋裝車機器人企業最多,針對不同行業有一些可落地的解決方案,散箱卸貨領域仍處于研發探索階段。
與自動裝車相比,自動卸車機器人難度更大,我國從事自動卸車技術的企業較少,整體仍處于“0-1”的研發階段,這一情況在國際上亦是如此。在高昂的研發費用和定制化零件面前,產品的可靠性、效率、價格注定無法平衡,甚至部分初創企業因資金鏈斷裂、無法商業化面臨解散倒閉。如果非要找一個關鍵詞,那卸貨機器人產品開發就是“知易行難”,即便在近兩年AI和機器視覺技術的加持下,依舊是塊難啃的骨頭。
放眼全球,已經商業化落地的卸貨機器人亦是寥寥無幾,筆者結合相關資料,嘗試對進行過卸貨機器人相關研發的企業進行梳理。
卸貨機器人產品研發匯總
一個月之內狂攬8億元融資
卸貨機器人,或者自動裝卸貨領域是一個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領域,如果沒有持續的注資,高昂的研發費用可能會將企業帶入深淵,曾經備受矚眾人目卻又迅速解散的“筷子”機器人便是如此。
隨著今年AI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爆發式應用,機器視覺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既為卸貨機器人領域的研發注入了新的可能性,也為投資機構提供了信心。在今年3月份短短一個月內,三家卸貨機器人領域的初創公司共獲得1.205億美元的注資。Dexterity獲得9500萬美元,Anyware獲得1200萬美元,Contoro 獲得1350萬美元。加上去年底Pickle Robot獲得的5000萬美元融資,近半年內該領域獲得的融資總額達到了1.705億美元,實時匯率約12億人民幣。
卸貨機器人領域近半年內融資情況
Contoro Robotics:發起卸貨革命
Contoro總部位于美國德州,是一家僅成立3年的初創公司,最初的研究由 NASA和NSF資助,公司目標是實現“卸貨革命”,目前聚焦在地板約集裝箱和多SKU拖車卸貨的自動化。斗山集團、Coupang、 亞馬遜工業創新基金和 IMM 參與了本輪融資。
Contoro商業模式是機器人領域常見的RaaS,按照箱集裝箱付費定價。其首創的 “人在回路”模式(Human-In-The-Loop)彌合AI局限性與機器人解決方案商業化。在技術層面準備了“一軟一硬”的兩板斧,軟件是專攻邊緣計算、在AI學習的同時能實現遠程操控的InteleOp;硬件是可抓取紙箱兩面,突破傳統真空吸盤夾具限制的DuoGrasp。在其公布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DuoGrasp在把散箱吸出部分后,將夾具吸盤折疊,讓機器人在處理長條箱式貨物時穩定性更高。
Anyware Robotics:出道即商業化
Anyware誕生于美國加州,三位創始人均畢業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器人專業,其中兩位曾在工業巨頭發那科任要職。Anyware2023年成立,2024年2月宣布退出隱身階段,對外公布了其研發的自動卸貨機器人Pixmo,并立即宣已經實現首單銷售。從概念到商業落地只花費不到一年時間,效率驚人。本輪融資由GFT Ventures牽頭,Foothill Ventures、Black Forest Ventures和校友投資公司等投資者參與。
從技術層面看,Pixmo機器人由AMR底座、6個自由度的機械臂和真空驅動夾具組合而成,配有AI感知和運動規劃系統。剛發布配套的垂直升降附件與傳送帶配合,讓Pixmo機械臂的卸貨過程從“旋轉-放置”變成了“拉”,使吞吐量達到每小時1000箱。
Dexterity:AI+機器人賽道的黑馬
Dexterity是三家公司中最受人矚目的一家,9500萬美元的大額融資不言自明。本輪融資主要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和 Sumitomo Corp支持,Dexterity在公布融資信息的同事,發表了迭代新品Mech,在近期展會中賺足了風頭。
Mech被賦予了一個中二的代號:“工業超級人形機器人”(superhumanoid)。Mech從公司專攻卸貨的前輩機器人DexR那里繼承了“雙臂無頭”設計框架,并在軟件方面進行了升級。Dexterity作為業內已將數字孿生技術落地的廠商,給Mech配備的物理AI讓它的功能大幅擴展,讓Mech的雙臂能快速識別周圍環境,將機器人的柔性拉滿。卸貨只是Mech諸多功能中的一個,它在分揀、散箱裝貨領域也表現良好。
Dexterity成立以來,產品經過數次迭代,并得到了聯邦快遞、佐川快遞和 GXO 等三方物流巨頭的認可,加上本輪9500萬美元,總融資已經達到驚人的16.5億美元,是目前裝卸機器人領域潛力較大的初創公司。
這是卸貨機器人投資領域,沉寂3個月后的首個大動作。資本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扎堆在“吸盤夾具+機械臂+AMR底座”這個形態。這是否暗示著這一復合機器人形態,將會成卸貨機器人領域的最終解?
———— 物流技術與應用 ————
編輯、排版:王茜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轉載請聯系后臺。
廣告宣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