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競爭的話題,不斷被各路媒體或自媒體拿出來熱炒,吸引廣大網友的圍觀,幾乎將春秋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演繹無數遍。其實,俄烏沖突也一樣,什么俄粉、烏粉之類的標簽滿天飛,很多視頻和文章點贊無數,留言成百上千,流量收益自然豐厚,也就不言而喻。
當然,這些還都是普通群體的獲利,對于那些直接參與競爭的各方勢力,他們實際上也容易成為既得利益者。為何這樣說呢?比如,近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在參加2026財年國會聽證會時,為爭取預算,狂打“中國牌”,稱中國速度太快了,是美國的3倍。這一件事足以說明,鼓吹中美競爭的背后,也是有一個受益群體。
其實,競爭并不一定就是一個貶義詞,也未必都是壞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或者沖突,反而會促進國家內部機制的改革,諸如革命與變法之類的活動,以圖富國強兵,增強社會的創新發展,為以后贏得更大的勝利。至于勝利與否未必重要,但是社會的蛋糕肯定會越做越大,養活的人口自然與日俱增。
我們中國人向來以和為貴,不太喜歡競爭和沖突,講究以德服人,這其實也是不同時期,因國力衰微導致的。倘若是漢唐輝煌時期,即使是喜歡咄咄逼人,那也是不會輕易書寫在千秋史冊上的。因此,我們最好不要誤解,競爭才是這個世界的常態,小到個人,大到種族和國家,只是形式不同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