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一個大時代終結了,我們該如何自處?》
不止一個滿級讀者,要我完整的分析一下美國的股債匯三殺局面。
但是很遺憾,怎么說呢,我發現這些留言者,把當下的局面和特朗普攪合在一起去了。
實話實說,我有點失望,但細想想,也正常。
很多東西,我講過,既然是滿級讀者,你肯定看過。
可是你看過的東西,你是不是還能記得,甚至多年以后你還能記得,并且隨時能夠調用出來,能夠應用,這就未必了。
這就是為啥我說,先想想失望,覺得白教了,細想想,也正常。
我回憶起自己讀書的年代,問出的問題,在教授看來,也都是他講過的。
作為教授,他當然隨時記得,可是作為學生,我很多時候也不能前后關聯起來,或者說,猴子掰苞谷,學了忘,學了又忘了。
所以我們今天做個系統的復習,就針對你們問的這個美國的股債匯來個回憶殺。
這個事情從什么講呢?
從黃金講起。
不是我去年講布林中軌可追,上軌不多那件事,也不是我更早講國內黃金升貼水,螞蟻搬糖兩頭堵的那個比喻。
還要更早,早到俄烏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美聯儲上上一輪周期,他們剛結束降息周期,剛開始升息的時候,好幾年前了。
當時我跟讀者們講解一個話題,日元與美元。
簡單說就是渡邊太太。
如果日本的利息很低,而美國要加息了,渡邊太太們會怎么做呢?
很簡單,把日元換成美元,存到美國去,吃高利息,與此同時,最好還能低利息借出日元,也換成美元,存到美國去,用別人的錢,吃高利息。
你說我不這么做可不可以?
不可以。
為什么?因為人性。
符合利益的事情,你不做,我不做,總會有人做。
一定有人做,就會導致什么?
就會導致美元對日元升值成為確定性事件。
因為總有人要借出日元,換成美元去吃利息,都不想要日元,都想要美元,那美元對日元的匯率,當然升。
這也就意味著即便你不想學渡邊太太,你不這么做,你也得蒙受損失。
好比你是普通的日本人,你不這么做,人家這么做,你手里的日元儲蓄相對于美元,也跌了。
人家渡邊太太賺錢,你蒙受損失。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搶先這么做,買預期,賣事實,當你知道必然有很多人這么做,你知道日元兌美元下降時,你就該提前兌換,去享受高利息,同時,享受匯率升值。
贏兩次。
我當年講過這么一個東西,當時有很多讀者問我,國內怎么辦,怎么應對他們的升息。
國內和美日是不一樣,我們每年是有額度的。
所以當年的讀者問到我,我就講了另一套邏輯,我去講黃金了。
那個時候,黃金對美元的上漲趨勢是不確定的,但是,我告訴讀者,你買黃金是不容易虧的。
因為你相當于就是渡邊太太。
想得通吧?
你在當時直接買美元,是有額度限制的,但是你去買黃金,就沒有額度限制了。
所以只要黃金對美元不跌,或者跌的不多,你都是有套利空間的。
我講完那番話之后,過了有幾個月的時間,就出現了國內黃金價格的溢價現象。
于是當時我講了另外的一個套利方案。
地上有塊糖,我可以賭它一定被螞蟻搬光,如果賭贏了,我賺到了;如果賭輸了呢?那我就做螞蟻,我有一輩子都吃不光的糖,我還是賺到了。
那么除了這個套利方案之外,當年我是怎么解釋溢價現象的?
我跟讀者講,你們想一想渡邊太太。
說穿了就是這點事兒,當美元當時開啟升息周期的時候,國內的大資金,他有額度限制呀,他為了繞開額度,就買黃金去了嘛,以至于買出了溢價。
你看著他買的是黃金,其實他買的是那啥,對吧。
一個道理。
我拿當年的黃金,拿美日作為索引,回憶的這件事,恰恰就是今天發生的一切的起源。
與此同時,俄烏戰爭初期,當年我說這是金融戰,也是在講述同一件事。
所謂的金融戰,就是美國通過在歐洲制造戰爭,制造避險情緒,讓歐洲資金流向美國,并且,美國利息高呀,也有吸引力。
這種美歐之間的關系,就跟美日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邏輯,無非渡邊太太,變成了歐洲太太。
你看渡邊太太,歐洲太太,國內黃金太太,其實本質上都圍繞著美元升息這件事展開的。
好,我們來想,站在當年,美國開啟加息周期的那會子,所有的錢,都流向美國,去了美國之后買什么呢?
無非買美股,買美債,是不是就這些?
于是美股美債一起漲,大家都在搶。
而且這么多資金流入美國,美元是不是升?當然如此。
所以我連續講了好些年,美元強勢的底層邏輯,如果你那些年還記得的話。
那么從去年開始,我跟你們講另一套邏輯。
所謂老爺太太論。
美元是老爺,整個美元大廈都是老爺,黃金是大太太,它平日里沒有價值的。
但是老爺如果嗝了,那一瞬間,它特別有價值。或者說,大家一旦懷疑老爺有可能嗝,它也會有階段性價值。
來自于懷疑的價值。
畢竟老爺到新老爺的過程中,大太太有過渡作用。
于是我去年就跟讀者講解,美國的一些大資本,開始給昔日的股債模式配了一根安全繩。
股債模式很容易理解。股票是高風險資產對吧?債相對來說,是低風險資產。
那么正常情況下,資金是不是在它們之間輪動?
人們興奮時,就配置股票多一點,有點慌,就債配置多一點。
那既然知道資金輪動范圍,高低風險品種搭配著來,大戶是不是都這樣搞投資組合?
都這樣。
但這個前提是什么?
是你覺得匯率不會跌,是不是這樣?當然是這樣。
如果你覺得匯率會跌,那你的策略不就像渡邊太太,像歐洲太太一樣,走了么?
所以我說,股債組合的前置條件是美元加息期間,美元匯率強得一匹的前提下。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美債規模是三十多萬億的高位,可不是三萬億的低位。
這么高的位置,這么高的利息,一旦到期,能不能續上,要不要被質疑?
要就是那個話題,老爺有沒有可能嗝了?
如果有,那么單純股債組合,全倉都在老爺身上,是不是不安全?
當然是。
那么這個續債壓力的時間點是今年,于是基于這套邏輯,我從去年開始,介紹了很多美國富人應對未來風險的做法,他們的做法就是增加一個保險繩。
拿出10%,15%,配置黃金。
這樣美股和美債的總倉位,就只占他們8,9成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一切跟特朗普沒有關系的,去年年初,有他沒他,沒人知道。
國際市場上,大戶們思考的,是另一套邏輯。
我們想想看,假如不是特朗普,假如今天還是拜登,難道這些問題,他不要面對的么?
美國加息周期,這么多錢涌入美國套息,買美元,買美股,買美債,把什么都推向高位。
出來混,難道不需要還的么?
你美債總規模那么高,你能一直加息么?一直加息你還得起利息么?
從去年年初開始,大戶們已經配置一部分大太太了,在防你了,防的就是美元體系萬一靠不住的極限情況。
那么我們想想看,到了今年,甭管是特朗普,還是拜登。
有什么辦法么?
沒有的。
你一直加息,你就還不起美債利息,你還不起美債利息,大家會對美元產生恐懼。
昔日怎么流入美國的這些國外投機的資金,就會怎么搶跑。
因為是同一套邏輯。
當年歐洲太太因為避險,來到美國,現在美國自己是最大的風險,人家同樣會因為避險,流回歐洲。
那么我們想想看,如果美國要拆解美債危機,你要降息,可以呀,你利息降了對不對?
那么渡邊太太們就會反向操作,原理和當初是一樣的,都是人性。
你升息的過程中,大家都會買美元,因為怕別人要套利,自己想不想套利,都得買,于是美元的升值形成了確定性。
那么你降息的過程,這就反過來了,想不想逃離美國的日本投機資本,都得先撤為敬。
你不撤,別人就先撤了哦,留下你呆在匯率的高位站崗,你這么多年套的利息,都還不如匯率的損失,你能樂意?
于是就會踩踏。
看到了么?兩頭堵。
所以美聯儲是很難的,他要小心翼翼維系著市場的預期,讓股債匯三殺的局面,來得盡量平淡一些。
只不過這個時候,特朗普出來了,他這人太有網紅氣質了,他只要待在舞臺上,別人都黯淡失色,大家都看他的表演去了。
于是乎,你就覺得好像股債匯三殺是他整出來的幺蛾子,其實和他無關的。
只不過一個人搞的事情太多,你就覺得好像啥都和他有關。
所以我那天講時代謝幕的時候,我就一直想讓大家產生大周期的理念。
你不要覺得這個脫鉤,或者說,早晚要各過各的,和特朗普有關。
如果你這么去看問題,你會把自己的思路攪亂的,你會覺得一切都只是特朗普想一出是一出。
你這么想,接下來就沒法做決策了。
你孩子的讀書,專業的選擇,你自己的工作,行業的選擇,家庭的投資,買房,難道跟著特朗普走么?
他一天一個想法,你跟得上么?
跟不上的,你的思路一定是像國際市場上的那些富老頭一樣,有一個整體的,宏觀的視角。
這樣你就會發現,無論換誰來,是安靜的美男子拜登,還是一天三變的特朗普,最后你的策略實際上是不需要為其所動的。
這就對了,這才叫應對。
應對時代的變化不是你萬變我萬變,而是以不變應萬變。
把底層邏輯想通了,把內在脈絡理順了,你自然就信心十足了。
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一個大時代終結了,我們該如何自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