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孩子長得高這件事,我得承認,以前我根本沒太放在心上。總覺得家長別太焦慮,順其自然唄——可現在看看自家熊孩子班上那些“長腿小巨人”,真是忍不住犯點小焦慮。小區里的家長群隔三差五地就會有人問:“有沒有什么吃的能讓孩子個子突突長?”我越聽越好奇,這孩子到底能不能吃高?吃啥最靠譜?我到底該給娃安排點啥,是買進口奶粉還是堅持家常菜就行?
于是開啟了我的“和娃一起吃高高”生活實踐路。一路踩過的坑、撿到的寶、買過的冤枉貨……都不藏著掖著,今天和大家聊聊我的經驗,也歡迎有高招的寶爸寶媽留言搭把手!
其實最早讓我感受到“個高焦慮”的,是娃幼兒園畢業合影。不是親媽的濾鏡——我家這個偏瘦偏矮站在后排,怎么看都覺得“有點吃虧”。身邊阿姨熱心安慰:“這都是晚長,別急”,但家里的爸爸卻穩重得很:“咱們是不是平時營養沒吃到位啊?”我一邊翻相冊,一邊決心研究下科學的長個食譜。
為了不誤入營養品、保健品營銷的坑,我先去請教了醫生朋友。人家的觀點特清晰:長期看,想讓孩子長得高,既得“吃對”,又要“吃夠”。而且,不僅要有鈣,還得有蛋白質、鋅、維D這些全方位的營養素。更重要的,別只盯主食,蔬果、蛋奶、魚蝦肉豆一樣都不能少。
鈣:奶、奶酪、酸奶和小魚干,真不能省!
這鈣,怎么看都是“拉高”小朋友身高的頭號功臣。我小時候還真喝牛奶喝到怕,長大后時常半夜腿抽筋——長個沒長高幾厘米,教訓記心里了。現在輪到自己的娃,我格外重視這塊。家里常備兩大“神器”:高鈣鮮牛奶和國產奶酪棒。
牛奶嘛,說實話價差巨大。高端進口牛奶動不動就是一瓶十幾塊,口感確實濃厚,但日常真有點負擔。我特意盯過營養成分表,發現普通國產鮮奶其實鈣含量只略低點,性價比杠杠的。娃早上吃不下飯,我會把牛奶加熱一點,泡燕麥或水果;晚上則做成香蕉奶昔,變著花樣來,再挑的小嘴也會多喝兩口。
奶酪是我這兩年發現的“新寵”,以前覺得是零食,可專門為娃選了高鈣低鹽的奶酪棒——奶香濃郁、又能補鈣。市面品牌很多,進口的專貴,國產的味道也越來越可圈可點。挑選的時候我一般看配料表,前幾位一定要是“生牛乳”,不要加一堆乳粉、代可可脂什么的就行。平價貨真材實料不輸進口,小朋友吃得也開心。
酸奶是我的“殺手锏”。有用處的益生菌加足了,孩子腸胃棒還能順帶補點鈣。現在市面酸奶花樣太多,果味的、希臘式、原味的……我家偏愛原味無糖款,偶爾放點水果丁、自己加點蜂蜜,健康又不膩。對比下來,進口酸奶單價高,包裝Fancy,但孩子盲測只覺得“差不多”,所以我更樂意買本地大品牌或者乳企生產日期新鮮的冷鏈奶,每天備足一瓶無負擔。
還有個冷門小食材是小魚干,富鈣又美味。剛開始娃不愛吃,我就和菜心、娃娃菜一塊清炒,或者用來煮粥、煲湯,慢慢居然也變得喜歡了,關鍵是實惠易保存,推薦給喜歡做飯的家長們。
蛋白質:蛋、肉、豆腐一樣不能少
說到蛋白質,很多人家穩穩的必備雞蛋和瘦肉。我自己小時候最怕吃白煮蛋,覺得口感“干巴巴”,但現在給自家娃弄就有了花樣:茶葉蛋、蒸水蛋、蛋卷、蛋花湯……每天1-2個蛋,主副食輪換著來,孩子吃得也開心。多吃蛋黃還能順帶補點維生素D和鐵元素,一舉多得。
至于瘦肉,市場上豬里脊最省心,低脂口感好,做肉丸或者煲湯都很香。牛肉雖然貴點,但偶爾更換一下風味,蛋白含量高,每周安排個兩三次也不心疼。想省點錢時,肉糜買回來自己打小丸子、包餛飩,分裝冷凍很方便,娃娃們也更愛吃。
豆制品也是蛋白“擔當”之一。豆腐、豆干、豆花都超適合小朋友。夏天清涼豆花加點嫩菜,冬天燉個小豆腐魚丸湯,經濟實惠還補營養。而且相比一味吃肉,豆腐這種植物蛋白消化起來輕松,娃娃們肚子也少了負擔。
鋅和維生素D:貝類、海產品、蛋黃不能少
鋅元素說實話,很多人都忽視了。其實鋅對孩子發育、味覺都很有幫助,缺鋅的娃愛挑食,睡覺不踏實。我家每周變著法子弄貝類、海蝦、扇貝、小海螺這些海產品。市場價格從二三十到上百一斤都有,家境允許的話,偶爾買點新鮮大蝦煮面、燉粥,孩子搶著吃。貝類我偏好本地新鮮花甲、蛤蜊,性價比高、清洗麻煩點,但家里老人常說“螺肥貝美”對孩子補發育一絕。冷凍的海產品偶爾吃一頓解解饞,但盡量還是新鮮的更放心。
說到維生素D,以前都覺得只靠曬太陽就夠了,但秋冬天娃老宅家,醫生建議:蛋黃、三文魚、小小片鱈魚都是優質維D來源,而且和主食配著吃味道也是一級棒。三文魚確實有點貴,我就挑打折日或者盒子快到期的,價格能便宜不少。而且發現煎三文魚配蔬菜,孩子確實明顯更愛吃了。
蔬果補VC,微量元素不能忽略
番茄、橙子、奇異果、小油菜、菠菜……基本全能補充維生素C,還有多種微量元素,對孩子長個也有幫助。市面蔬菜水果價差大,論性價比,我超愛本地當季菜,翠綠無農殘,還便宜。水果買當季國產的,比如草莓、櫻桃雖好,可價格高、糖分也高,日常反而普通蘋果、橙子識貨實惠。蔬菜我喜歡多色搭配,餐盤有綠有紅,小朋友心情都up起來!
飲食之外,生活細節才是“加分項”
除了吃這點事,我越來越覺得運動和睡眠才是長高的秘密武器。放學后每天帶娃出去溜達一圈,不管跳繩、踢球還是慢跑,只要身體動起來,我發現孩子飯量都跟著大,精神也更足。還有一點——娃娃晚上習慣早睡,生長激素分泌自然不會少。
現在我家一日三餐兩點心,早餐有奶有蛋,中午有肉有菜,下午小點心會給水果或者堅果,晚餐盡量清淡些。講真這樣搭配,孩子體重沒飆升,身高卻一年竄了8厘米!(我家計量法——門框上鋼筆杠杠,誰也賴不掉)
小經驗小吐槽
有幾次跟風網紅營養品,動輒幾百一罐,吃來吃去,效果和普通飲食其實沒差。還有人家傳的“長高奶粉”,我也買過,孩子喝了一個月,最明顯的是……排便順暢,哈哈,身高嘛主觀感受微乎其微。后來問了專業朋友,說飲食均衡才是本事。飲食補充夠、營養跟上、運動+睡眠配合好,其實走心走胃的“家常飯”才是真理。與其糾結補品,不如每天飯菜簡單健康又開心。
平價團購菜、超市特價凍肉、分裝奶制品都是我的省錢妙招;蛋白質種類換著吃、不盲目迷信進口就是我的理智選擇。
我的叮囑和期待
所以說,想讓娃娃一年比一年拔個兒,“吃好吃飽吃均衡”才是根本。別盲目攀比品牌和價格,關鍵是挑對新鮮、靠譜的食材,多做少買補品,每天簡單三餐兩點心,啥風格都能玩出花。
希望咱們家長們少點焦慮,多些科學和陪伴,讓娃娃們在味蕾和運動中自然“拔高”—不光身高,連活力和快樂都能提高不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