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每次我去廣州,我都喜歡去品嘗一下廣州的早茶文化,每到清晨時分,老茶客們?nèi)齼蓛蓢蛔溃粔睾貌瑁瑤谆\點心,談天說地,廣州獨有的市井風情。
但是最近去廣州出差,時隔五年,再去來到廣州品嘗當?shù)氐奶厣绮瑁欢@次體驗卻很糟糕,讓我不禁感嘆:在廣州吃個早茶298塊,不僅貴而且味道還不如以前,這大概就是茶餐廳,越來越來沒落的原因,粵式茶餐廳,正在逐漸失去靈魂。
1、從平民美食到"輕奢"消費
曾幾何時,廣州早茶以其親民價格著稱,記得十年前,一籠蒸鳳爪不過15元左右,蝦餃20元上下,花個五十塊錢就能點上滿滿一桌,足夠三四人飽餐一頓。
然而如今,翻開菜單,價格令人咋舌:蒸鳳爪標價38元,蝦餃皇42元,就連最普通的叉燒包將近10塊錢一個。
幾乎菜單里每一個菜品都在上漲,曾經(jīng)作為平民美食的早茶,正在蛻變?yōu)橐环N"輕奢"消費,逐漸遠離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難怪如今全國各地很少看到粵式茶餐廳了。
2、菜品分量縮水
傳統(tǒng)粵式點心的魅力之一在于"大件夾抵食":分量足、價格實惠,老一輩茶客記憶中的蝦餃,一籠四個,每個飽滿圓潤,蝦仁清晰可見;鳳爪蒸得軟爛入味,一籠足有七八只。
而如今的早茶點心,卻在"精致化"的名義下越做越小,比如蝦餃皇一籠僅剩三只,大小縮水近三分之一;燒賣從四個減至三個;就連腸粉也從傳統(tǒng)的三條變?yōu)閮蓷l,且每條寬度明顯變窄。
這種"精致化"并非工藝進步的表現(xiàn),而是成本控制的遮羞布,當四位成年人面對一籠三只的蝦餃面面相覷時,早茶文化中"分享"的樂趣已蕩然無存。
3、 沒有性價比
粵語中形容物美價廉有個絕妙詞匯:"平靚正",而這正是以前廣州早茶最貼切的寫照,價格平民、賣相靚麗、味道正宗。
然而如今的早茶體驗,卻走向了反面:"貴細少":價格昂貴、分量細小、品種稀少,在過去298元的早茶足以讓五六個人飽餐一頓,而現(xiàn)在僅夠兩三人淺嘗輒止。
許多本地老茶客坦言,現(xiàn)在去茶樓更多是出于習慣或情懷,而非對食物本身的期待,當一種飲食文化失去了價格親和力,其群眾基礎必然逐漸瓦解。
4、從現(xiàn)做現(xiàn)蒸到預制當?shù)?/strong>
傳統(tǒng)廣式點心的精髓在于"即點即蒸",老師傅們凌晨三四點就開始備料,和面、剁餡、包制,確保食客吃到的每一籠點心都是新鮮出爐。
蝦餃的爽脆、叉燒包的蓬松,全賴于這種現(xiàn)做現(xiàn)蒸的工藝,然而如今,為了節(jié)省成本和提高出餐速度,幾乎90%的茶樓點心已轉為中央廚房預制,冷凍配送,到店簡單復熱即可上桌。
預制點心的泛濫導致品質(zhì)嚴重下滑,蝦餃皮失去彈性,內(nèi)餡蝦仁萎縮變柴,當"即點即蒸"變?yōu)?即點即熱",粵式早茶口碑早就崩塌了。
粵式早茶,原本是非常美味的特色美食,但如今隨著租金上漲、人力成本增加、消費習慣改變等因素共同作用,迫使茶樓走上了一條背離初心的道路,這大概就是茶餐廳,越來越來沒落的原因了。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