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漢中定鼎,劉備稱王。
慶功宴上酒香未散,一道軍令卻讓滿堂嘩然——鎮守漢中的主將,既非萬人敵張飛,也非常勝將軍趙云,更非定軍山斬夏侯的老將黃忠,而是“牙門將軍”魏延!
群臣面面相覷,張飛更是漲紅了臉。這位“燕人猛張飛”早以“心自許”漢中太守,連鎧甲都擦得锃亮,只等兄長一聲令下。
誰知劉備大手一揮,竟將漢中軍政大權交給一個當時還是小蝦米級別的魏延!
張飛為何落選?他有更重要的任務
張飛的忠誠與勇猛毋庸置疑。長坂橋頭一聲吼,嚇得曹軍肝膽裂;巴西大破張郃,更是威震天下。
但張飛需要鎮守另一處要地:巴中。這個地方需要一位攻強于守的大將坐鎮。
明顯張飛是更合適的人選。漢中重鎮,劉備要的不是“猛虎”,更是“鎮山虎”——漢中北拒曹魏,南護益州,守將需有獨當一面的帥才。
張飛更適合去攻堅,才能人盡其才。
趙云為何不爭?劉備的“王牌預備隊”
趙云一身是膽,兩番危急救幼主,漢水空營退曹軍,論武藝、威望皆不輸魏延。
但劉備對趙云另有大用——他是益州最后的“機動王牌”。
彼時關羽鎮荊州,張飛駐巴中,諸葛亮坐鎮成都。
若漢中或荊州突發危機,誰能千里馳援?唯有趙云!
若將他釘在漢中,劉備手中便少了一張“救火隊長”的底牌。更何況,趙云性格沉穩低調,比起守城,他更適合擔任機動角色。
黃忠之憾:年齡(或傷病)與身份的枷鎖
定軍山一戰,黃忠刀劈夏侯淵,威名響徹三國。但劉備不用他守漢中,實有兩大隱憂:
其一,正史沒有關于黃忠年齡的記載,但他肯定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兵(關羽曾說過),可能身體健康早就拉了紅線。
漢中需常年駐守,誰能保證他精力不衰?果然,劉備稱漢中王次年,黃忠便病逝;
其二,黃忠曾是曹操麾下“裨將軍”,雖降劉備后忠心耿耿,但讓“降將守要地”,難免引發舊部猜忌。
反觀魏延,正史打一開始便是劉備部曲,盡管身份低微,好歹是“根正苗紅”。
魏延上位:劉備的“膽魄經濟學”
劉備問魏延:“如今我把鎮守漢中的重任交由你手,你可想說點什么?”
魏延拍案而起:“如果曹操親征,我將替主公抵御他;如果只是派了其他人,即使帶了十萬大軍,我也會替主公一舉殲滅他!”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但劉備撫掌大笑——他要的正是這份“膽魄”!
漢中地處險要,守將既需謹慎如狐,又需兇猛如虎。
魏延早年隨劉備入川,戰功赫赫;北伐時提出“子午谷奇謀”,更顯其冒險精神。
反觀張飛等人:張飛易怒,趙云太穩,黃忠年老,唯魏延兼具“穩”與“狠”,堪稱漢中守將最優解。
結語
后世常揣測劉備“提拔魏延是為制衡諸葛亮、關羽、張飛”,實乃小看梟雄格局。
若為制衡,何不選資歷更淺的陳到?甚至自己的養子劉封?
劉備選魏延,只因他是“最合適的人”——能獨當一面、能隨機應變、更能讓曹魏不敢輕舉妄動。
果然,魏延鎮守漢中十年,曹魏寸土未進。直至諸葛亮北伐,漢中仍是蜀漢鐵壁。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若你是劉備,漢中太守會選魏延、張飛、趙云、黃忠,還是另有良將?
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友善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