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體系
1.戰后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形勢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遠東及太平洋地區形勢的主要特點,是帝國主義爭霸斗爭日趨加劇。這是因為凡爾賽體系的建立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西方的關系;隨著德國的戰敗,沙皇俄國被推翻,法國忙于在歐洲大陸建立和鞏固其霸權地位,帝國主義列強的海上競爭,已從北海和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
日美矛盾是主要矛盾,矛盾的焦點是對中國的爭奪。日本于1915年逼袁世凱政府接受"二十一條要求",獨吞中國的野心暴露無遺。在戰爭期間進一步加緊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1918年,日本在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已從1913年的23%增至43.5%,在英、美之上。在巴黎和會上,日本又得到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及德國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島嶼,使其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地位進一步加強。英國在戰爭中消耗過大,同時國內經濟急待復興,無力同日本美國在遠東爭斗,美國則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向日本展開攻勢。美英矛盾圍繞著爭奪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也日趨尖銳。美國以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后盾,加緊向南美擴張,并向英國的自治領滲透,在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和加拿大的勢力不斷加強,將英國的勢力排擠出去。美國還打著"門戶開放"的旗號,在中國的長江流域和華南廣大地區同英國展開激烈爭奪。在東南亞各國,美英也為爭奪原料和市場不斷發展生沖突。美英矛盾不斷加劇的同時,英日之間也為爭奪在華利益發生沖突。1918-1919年,日本在華投資數目已經接近英國在華投資數目,成為英國在華的最大競爭對手。
美、英、日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為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海軍軍備競賽。美國公開向英國發出挑戰。早在1916年,美國即宣布"美國的海軍應該與任何在海上航行的海軍平等"。1919年7月,美國國會正式批準了擴充海軍的計劃,規定到1924年建造大小軍艦75艘,成為超過英國的世界海軍強國。日本從1920年8月開始實行以主力艦八艘、巡洋艦八艘為基礎的"八.八海軍擴建計劃"。1921-1922年度將國家預算的1/3撥給海軍使用。日本海軍軍費由1917年的8500萬美元劇增至1921年的2.45億美元。長期以海上霸主自居的英國也不甘落后。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曾說:"世界上無論什么東西,無論什么見解,無論什么論據和勸說,不管他們是多么動人,都不應迫使我們放棄我們所賴以生存的海上霸權。"英國在1921年決定建造4艘4萬噸級的巨型戰艦,以維持其強大的海上伏勢。
2.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美、英、日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激烈斗爭使帝國主義列強又面臨著戰爭重新爆發。然而無論那一方都遠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而且國內經濟、政治條件也都不允許在短期重新開戰。十月革命后,中國和歐洲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新的高漲,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列強,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獨吞中國的野心。帝國主義為了調整彼此之間日益加劇的矛盾,繼續維持其在各國的殖民統治,決定召開新的國際會議。
1921年7月,美國正式宣布要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遠東太平洋地區及裁減軍備兩大問題。8月21日,美國總統哈定(1865-1923)向英、日、法、中、德五國發出參加華盛頓會議的邀請。荷蘭、比利時、葡萄牙三國因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有利益,也要求出席會議。由于英國的各自治領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聯邦和印度均有單獨代表出席會議,所以實際出席會議的是14個國家。大會設有太平洋及遠東委員會和軍備限制委員會。前者由英、美、日、法、中、意、荷、比、葡九國組成,后者由美、英、法、意、日五國組成。雖然大會規定每項議題分別由上述兩個委員會討論,擬出草案后交大會討論,但實際上操縱大會的都是美、英、日三國。
會議于11月12日在華盛頓正式開幕,1922年2月6日閉幕。經過激烈爭論。通過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協定》、《九國公約》三個主要文件。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及太平洋問題和限制海軍軍備問題上達成了妥協,調整了它們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關系。這些文件是《凡爾賽和約》的補充和修正,確立了帝國主義列強在亞太地區的新體系,即華盛頓體系。
《四國條約》全稱是《美英法日關于在太平洋各領島屬島的條約》。美國為實現太平洋霸權,急欲拆散英日同盟。《英日同盟條約》最初于1902年1月30日締結,主要是用來對付德國和沙郴識砉摹*1911年7月13日續訂,并做了修改,有效期1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便成為對付美國的了。在《英日同盟條約》即將到期之際,美國對英國處處施加壓力。英國作為美國的債務國,提出用美英日三國同盟代替英日同盟。美國擔心這是變相的英日同盟,所以提出讓法國加入,建立美英法日四國同盟。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四國簽訂了條約,有效期10年。條約規定,締約各國應相互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內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權利,當這種權力受到任何國家侵略行為的威脅時,締約國應進行協商,就應該采取的措施達成協議。該條約得到批準生效后,《英日同盟條約》即廢止。《四國條約》使美國達到了拆散英日同盟的目的,解除了英日聯合起來與之對抗的威脅,是美國戰后外交的一大勝利。
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意在近三個月的討價還價后,簽訂了《關于限制海軍軍備的條約》,即《五國條約》。限制海軍軍備是這次會議斗爭最激烈的問題。美國的主導思想是既要消除英國對美國的海軍優勢,又要保持美國對日本的優勢,所以提出美、英、日三國主力艦的噸位比例為5∶5∶3。英國因國內經濟困難被迫接受,日本則堅決反對,要求改為10∶10∶7,遭到英美的反對。美國代表甚至威脅說,如果日本繼續堅持自己的意見,那么日本每造一艘軍艦,美國就造四艘。日本只得讓步,但提出美國不得在太平洋建立海軍基地。《五國條約》沒有涉及到關于限制潛艇、陸軍和空軍等方面的內容。條約規定了五國主力艦噸數的限額:美、英各52.5萬噸,日本31.5萬噸,法國和意大利各17.5萬噸,即按5∶5∶3∶1.75∶1.75的比例。各國一致接受美國提出的要求,禁止建造排水量超過3.5萬噸的主力艦。條約還采納了日本關于維持太平洋西部區域海軍基地的現狀的意見,即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區所占有的島嶼和要塞均維持現狀,日本本土和附近島嶼、夏威夷群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則除外。這項規定保持了日本在西太平洋海軍基地上的優勢,明顯對日本有利,是美英對日本的讓步,它還堵住了美國企圖在關島和菲律賓建設海軍基地的路。然而,美國仍是這個條約的最大受益者。它使英國失去了海上優勢,取得了與其平起平坐的地位,同時也限制了日本海軍力量的發展。
華盛頓會議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中國的問題。因為中國是帝國主義列強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爭奪的焦點。在中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的壓力下,北洋政府的代表在會上指出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十項原則,其中包括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廢除"二十一條",收回山東主權,廢除外國在華的一切特權,取消外國勢力范圍等。十項原則中也包括有美國指出的"門戶開放"內容,表示"中國既完全贊同所稱開放門戶或又稱有約各國工商業機會均等之原則,故愿承認并實施此原則于中華民國各地,無有例外"。美國為反對日本獨霸中國,支持中國的主張,向日本施加壓力。美國將十項原則歸納為以下四項原則:1.尊重中國主權與獨立及中國領土與行政之完整;2.給予中國完全無礙之機會,以發展并維持一個有力而鞏固之政府;3.使用各種力量和方法確立并保證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4.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允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這四項內容的提出,完全是建立在美國一貫宣揚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基礎之上的,卻完全抹煞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統治、反對帝國主義在華特權的內容。
關于中國收復山東主權的問題。美英表示支持,而日本則堅持山東問題是"日中兩國雙邊談判時討論的問題"。1922年2月4日,中日兩國簽訂了《中日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約》。條約規定,日軍撤出山東省,"日本應歸還前德膠州租借地于中國",青島海關的主權也歸中國;膠濟鐵路及其所屬財產由中國利用日本的銀行貸款贖回;中日合辦前德屬煤礦,日本繼續保留在山東省的工商業利益和領事裁判權。這項條約是對凡爾賽和約部分條款的修改。日本企圖獨霸中國的計劃破滅了。中國收回了山東的主權,是中國人民長期反帝斗爭的結果。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中、荷、比、葡九國在華盛頓簽訂了《九國關于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簡稱《九國公約》。公約計有9項條款,美國的四項原則雖被列為公約的第一條,但中國在十項原則中指出的取消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關稅自主等合理要求卻沒包括在內。關于"尊重中國的主權和獨立",大會主席、美國國務卿休斯(1862-1948)曾這樣解釋說:"中國為一有主權獨立之國家,在有效條約所定限制之內,中國自有行政之自由"。顯然,中國的主權和獨立是極不完整的,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種種特權并沒有受到任何觸動。
凡爾賽體系僅僅是調整了帝國主義在西方的相互關系,而華盛頓會議則在凡爾賽體系的基礎上,確定了帝國主義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相互關系,從而建立了戰后帝國主義對世界瓜分和統治的新體系,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是帝國主義列強奴役和掠奪戰敗國及殖民地附屬國各國人民的體系,是帝國主義為反對世界各國人民革命的暫時妥協。然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矛盾的緩和只是暫時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處理,刺激了德國帝國主義的復仇心理,極力擺脫《凡爾賽和約》對它的約束。日本在華盛頓會議上因美國的強大壓力所作出的種種讓步,使日美矛盾時時孕育著新的嚴重危機。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很不穩固的。在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下,隨著帝國主義矛盾的加劇,該體系的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