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光先生曾評價王冬齡先生亂書,認為亂書通過將漢字重疊,讓懂草書和不懂草書的人都無法識讀,這樣就打破了書法審美固有的文化壁壘,同時它本質又是書法,所以就成為世界性的書法藝術,這是真正的文化自信,這是十分偉大的。
張旭光先生的這番評價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如果書法失去了可識讀性,那么書法的本質就變了,就不再是書法,而是由文字組成的繪畫。
同時還有人認為為了讓書法走向世界,犧牲文字的可識讀性,這樣的作品不應再稱為書法,更不應該以書法的身份走向世界,這樣讓世界對書法產生錯誤的認識。
還有人認為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沒有必要為了迎合外國人的文化差異而犧牲文字的可識讀性,這是一種文化自卑的表現。
盡管很多國人對于亂書存有反感,但是并不影響亂書在國際藝術界備受贊譽的事實,亂書屢屢拍出高價,并且被很多國際知名藝術機構收藏。
亂書讓世界了解并接受了中國當代書法藝術,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書法甚至走上了世界時裝T臺,真正成為引領時代潮流的創作元素。
盡管如此,仍然有人在為書法是否該主動走向世界的問題而糾結,特別是還犧牲了文字的可識讀性,讓書法與繪畫混淆。
書法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曾憑借強大的中華文明遠播海外,至今影響著亞洲很多國家文化的發展。
但是隨著中國日漸封閉,書法并沒有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強藝術,更值得注意的是,率先震撼國際藝術界的現代書法作品并不是中國書家的作品,而是日本的井上有一。
這帶給中國書法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那就是書法可能被認為是日本的文化藝術,我們傳統的文化藝術有可能因此被搶走。
對于這樣的但有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本來屬于我們的東西,是無法被別人搶走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今在世界文藝領域充斥著太多日本元素,其中很多都是源于中國,但是都已經被烙上了日本符號。
這種情況已經混淆了國人的認知,很多國人分不清國貨和日貨,比如漢服和和服,中國燈籠和日本燈籠等等,所以才會出現在一些歡慶場所出現太多日本風的荒誕情況。
日本文化對中國的反噬是十分明顯的,至今我們使用的很多詞匯都源自日本,比如科技、健康、地下室等等,日本很早就通過開放將文化傳播至世界,搶占了主導地位,影響了別國文化發展。
改變認知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不能單純的認為我們的好東西拿出去別人就一定會認同,首先要讓對方能夠理解才有可能持續關注,有興趣了解我們的藝術。
這就要求書法要嘗試與世界文化接軌,當今很多書法家都在極力的將書法藝術推廣向世界,向世界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比如王冬齡先生就被國外很多知名高校聘為藝術教授,這都是書法的驕傲。
書法想要發展成為強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成為中華傳統文明的代表,就不能封閉,而要積極的走出去,讓世界了解書法,進而了解中國文化。
如果現在我們還在糾結書法是否該走向世界,書法該如何走向世界,那么書法就真的要被打上日本的標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