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一個母親身上沒有被治愈過的創傷,一定會對她自己做母親的這個角色帶去深遠影響。
而這個創傷多是依戀創傷,即生命早期,她是否與主要養育者之間建立一個非常穩定的安全依戀關系。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在她做母親時,這個創傷就會影響到她的親子關系,尤其會激發非常多的無助跟矛盾體驗。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依戀關系的核心是為一個人提供情感上的一種安全感。
生命早期,當嬰兒從主要養育者那里,感受到穩定的愛、照顧和關懷時,他/她就會在心底逐漸內化出一系列的核心信念——
世界是安全的、我是有價值的、我可以信任他人。
當然,每個人在六歲前,都會形成這種非常重要的信念,只不過有可能是相反的;
比如,這個世界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我要時刻防范它;我自己沒有價值,我不能信任他人,因為他們總是背叛我傷害我。
如果你就是那個幸運兒,內在形成的核心信念是積極正向陽光的,即世界是安全的,我是有價值的,我是可以信任他人的;
那么,這就是一個基本的安全感已經在自己的內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著正向樂觀核心信念的人,就能主動地走出去探索世界,因為他內在有個穩穩的安全島。
相反,當一個人內在的信念是黑暗消極負向時,即危險的、自我沒有價值的、他人是不可靠的;
那么她就會在“對外界的懷疑與對自我的質疑”中糾結,進而把自己死死地捆住。
這時,為了得到本能的安全感,她就會去抓住一些東西。
而這些被抓住的東西,就是她認為可以給自己帶去安全感的“救命稻草”。
因此,在她的人生里,讓自己感覺安全的體驗排在第一位,而探索和發展都是其次。
所以,她們就很難去真正地探索世界,因為她們要把大部分能量都放在讓自己感到安全的幻象里。
早年未建立穩定安全依戀關系的媽媽,如果這個創傷未被治愈,在她自己做母親后,這個情感創傷就容易被激活。
而創傷激活后,會同步出三個常見表現:
第一,情感的敏感度不足;
倘若媽媽的情感敏感度不足,她對孩子的需要,就很難識別到,進而就難以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因為她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就沒有被如此對待過,所以就無法習得這種能力。
第二,自我懷疑;
所謂自我懷疑,就是缺乏對自我最基本的信任,總覺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總擔心自己會傷害孩子。
事實上,當一個人總是處在自我懷疑的狀態里時,她就是在一種極度不安全的自我體驗里;
相應地,她就會在生活中去創造一些幻象,進而企圖消除自己的自我懷疑;
故她們沒有更多精力與心力投身于一個真實的關系中,從而,就失去了與孩子發展成真實客體的關系。
第三、內心的沖突。
尤其是情緒上的沖突,她們既渴望孩子需要自己、依賴自己,同時,又害怕孩子過度依賴,這個點就會帶給她們極強的沖突。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專欄有療愈創傷和人格成長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擾,請私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